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初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三)
更新日期:2013-8-12    作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编辑:admin    点击量:30057

熔化与凝固系列科技活动方案

江苏省南京市伯乐中学

作者:万钟

 

项目简介

1、摘要:方案设计了系列科技探究活动:探究水凝固规律;探究冰熔化规律;探究食用油凝固规律;探究固体食用油熔化规律;利用物态变化使地沟油现形活动;利用乳化分离使使地沟油现形活动。

2、背景和改进: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到目前为止,各个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还不能安排学生在常温之下探究水凝固特点,因此这个知识不能由学生自主探究而获得,只能通过知识迁移和理论分析得出。项目活动利用简单器材巧妙地解决了在常温之下探究水凝固特点的难题。另外,由于温度计与冰块不能充分接触,因此在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之中,温度计测量不到0℃以下的温度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很难得出正确结论。项目活动利用简单器材巧妙地解决了冰熔化活动之中的温度测量。“地沟油”是热门话题,至今没有适合市民的简便的鉴别方法。根据初中物理知识,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法能够让地沟油现形,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3、方法与原理:利用晶体(凝固的盐水)熔化巧妙地恒定低温,以满足在常温下,探究水凝固的科技活动;利用物态变化鉴别地沟油;利用液体乳化和分离的特点鉴别地沟油。

4、创新点:采用简单的方法,使温度计与冰块充分接触,确保冰熔化探究成功。大幅度缩短冰熔化实验时间,冰熔化从26min降至5min减少了21min,节约了约80%的时间。弥补水凝固探究活动的空白,直到目前为止各种版本的初中物理,小学科学都没有安排晶体凝固特点的探究活动。通过物态变化特点鉴别地沟油,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有教育意义。

5、设想水凝固的探究装置填补了教学空白,获得全国七届自制教具比赛一等奖。利用它设计了系列探究活动,解决了熔化与凝固实验存在的问题,在栖霞区进行实验教学展示获得好评。探究,提高能力,应试,推高分数,为了学生的能力,应采用探究教育,培养探究意识。

 

初中科学普及必修课堂活动设计方案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范克科

 

项目简介

1、在现有的初中教育中,各学科都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摆脱不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传统的科学知识传授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但校园科普必修课程属于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方法体系。该课程尝试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根据需要收集相关知识,并尝试以科普的形式表达出来,更加关注能力体系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提升。课程实施工程中不注重讲授科普知识,也不注重做科学研究,而更关注老师和学生一起“学做科普”。经过两年的实践,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同时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追随,初步形成了教师团队和课程模式。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做科普的过程,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自觉和风尚,在校园内很好地营造了“科普活动”的氛围。

2、在现有的初中教育中,各学科都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摆脱不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模式。传统的科学知识传授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但校园科普必修课程属于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方法体系。

3、该项目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科学原理:“初中科学普及必修课堂”不注重讲授科普知识,也不注重做科学研究,而更关注老师和学生一起“学做科普”,这个层次的科学素质教育应当是普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习惯、理解科学的能力和关心科学的感情。

4、传统的科学知识传授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但校园科普必修课程属于素质教育,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方法体系,该课程尝试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根据需要收集相关知识,并尝试以科普的形式表达出来,更加关注能力体系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520109月至20127月期间进行了两年的实践,“初中科学普及必修课堂”的教师团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课程资源。下一步还应培养更多的老师加入授课团队,并进行师资培训,同时还应增加更多的科普主题供学生选择。

 

第三部分(整体)完,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内容请查看下页面的内容。

 

本资源为本网站独家发布。

转载申明

本网为免费通用技术网,本站独创内容,未经本网授权,任何个人、企业、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转载、转贴或者以其他方式复制用于商业目的。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上所有内容,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 用于商业目的的必事先经过本网同意;

(2) 非用于商业目的的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作为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原则上也须经本网同意。

(3)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

(4)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所有内容须注明“转自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字样。

未经同意转载,一经发现,法律追究。


  上一篇: 一些模仿生物植物的发明实例
  下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二)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