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初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三)
更新日期:2013-8-12    作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编辑:admin    点击量:30051

电磁互振实验仪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

作者:刘益涛

 

项目简介

该教具将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结合起来,通过动态演示,使抽象的电磁振荡具体形象化,较传统实验装置更有趣、更生动。

本教具可演示以下现象(1)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2)线圈与磁铁之间磁场力也符合牛顿第三定律;(3)磁铁之间靠磁力也可共振;(4)机械振动与电磁振荡的互感共振;(5)可演示平动交流发电机原理;(6)电磁阻尼振动详见说明书。

 

利用水雾演示光的传播路径组合装置

江苏省南京市弘光中学

作者:张军

 

项目简介

选题目的:直观形象地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强化感观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视觉注意力和专注力,促进左右脑协同参与认知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创新部分:创新设计了利用激光器构成的圆周阵列,直接(不经过透镜)产生一系列的对人眼安全的平行光束,同时利用医用超声雾化器产生的细密水雾,在透明的装置里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经过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进行国内外查新,未见相同的公开文献报道。

实际教学效果:1、光的传播路径清晰可见,立体感强。学生普遍反映便于理解、印象深刻。2、安全清洁。光线强度既保证了亮度,又不伤眼睛,而且水雾没有污染。3、经济适用。激光器圆周阵列的可调式平行光源,与购买平行光管相比,降低了百倍成本,却完全满足了教学要求。4、大小适中。放在讲台上,后排的同学也看得清清楚楚。5、使用范围广。将标准化了的光学器件安插到光具座上,可完成光的色散、光的发射、光的折射、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凸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特点等多个实验且效果均很好。

进一步完善的设想:1、将静止的平行光束变成绕七束光中心轴旋转的动态光束,视觉的冲击力更大,教学效果会更好。旋转的动态平行光束正在制作中。2、研制配套的量角器,自制玻璃砖、水砖,让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更加直观明晰。制作正在进行中。3、将激光头组合光源进一步改进,让其可以根据需要产生平行光、会聚光、发散光。

 

机翼与尾翼功能演示仪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

作者:言珍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机翼与尾翼功能演示仪”实验装置,主体结构为机翼和尾翼模型,分别固定连接轻质指针,模拟“风洞”现象,意图通过指针的偏转,让学生利用杠杆原理分析两模型位置的上下变化,再对比模型形状,利用“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分析机翼和尾翼受力的情况。本实验装置的设计较好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理念。

2、该项目的背景和改进的基本思路: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多安排演示实验,及学生操作的实验活动,目的为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以及亲历体验实验,从中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为能理解、运用物理原理和规律奠定基础。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教学内容,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现象。”而往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动画模拟或者口头阐述飞机机翼上升原理,未能让学生实际体验。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得直接、生动的实验事实,所以,设计了“机翼与尾翼功能演示仪”实验装置,将现象更直观、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眼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3、该项目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对比法;转换法;放大法;科学原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杠杆原理;

4、该项目的创新点或改进点:①直观,生动,真实;②多方法(对比法、转换法、放大法)与多知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杠杆原理、受力分析)的综合;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程理念。

5、项目的使用情况和进一步完善的设想:项目使用情况:该实验装置呈现出的指针变化较稳定、对比明显。完善设想:更合理的结构设计;更理想风源的获取;尽可能排除一切不稳定的因素影响。

 

  上一篇: 一些模仿生物植物的发明实例
  下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二)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