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初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三)
更新日期:2013-8-12    作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编辑:admin    点击量:30053

可调节两用太阳光吸热实验仪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作者:吴汉平

                                                                                                                            

项目简介

本实验仪用于小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的教学内容。

一、原有实验存在的问题1、实验现象不够明显;2、实验时间比较长;3、实验时温度计不易固定,很难控制变量,实验科学性不强。

二、制作原理: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阳光直射能使物体得到更多的热,实验现象及效果更明显;2、利用合页、风扣、插销等常见小五金材料可以使木板固定及活动,达到调节被测物体与太阳光的角度;3、利用油漆吸热能力比一般纸质、塑料强的特性,增强实验效果。

三、教具特点及用途1、特点:(1)可以任意调节物体与阳光之间的角度,塑料管热量收集也随之加强,实验时间缩短,对比实验时温度计的温度变化更明显。(2)本教具不仅可以做“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对比实验,还可以做“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对比实验,教具一器两用,同时解决了两个实验问题。2、用途:本教具适用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三单元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解决该课“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关系”和“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对比实验。

四、使用方法1、用白、黄、红、黑四种不同颜色油漆给六个塑料管染色(白色、黄色、红色各一根,黑色三根),并扣在塑料U形固定卡槽,将温度计插入风扣中固定住。2、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对比实验时,先把三块可活动小木板用插销固定住,调节后面的风钩档位,使阳光与不同颜色的塑料管保持垂直。3、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对比实验时,放开插销,将三块活动木板,地面水放、和地面垂直、和太阳光垂直三种方式固定。

五、优点:1、材料简单易找;2、安装方便简单;3、变量容易控制,实验更科学。4、油漆刷上后,物体吸热能力加强。

 

室内多功能吸热实验组合装置

浙江省舟山南海实验学校

作者:周燕娜

                                                                                                                            

项目简介

项目摘要:室内多功能吸热实验组合装置应用于教科版五上科学《光与热》单元的多个对比实验教学。这几个实验对天气的要求必须是晴天,而往往天气是不随课所变,所以室内多功能吸热实验组合装置,弥补阴天、多云外界条件不足、实验场地过大、实验现象不明显等多项缺陷,开展可调控的多项光与热对比实验教学,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

该项目的背景和改进的基本思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上《光与热》单元中有多个对比实验,都是要求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完成。但是我们平时上课,并不是都能够遇上有强烈的阳光,而且室外实验学生小组实验很难统一指导,往往场地太大分散,学生的实验纪律就明显下降,实验的结果可想而知。针对天气状况和人为因素两种弊端,设计适合于室内探究光与热实验的装置,既解决阳光问题,又可以在室内操作,教师容易进行课堂的调控教学指导呢?

项目创新点:1、解决天气情况不良带来的光与热对比实验无法开展的问题;2、解决室外场地过大,教学组织比较混乱难以调控的问题;3、多种颜色纸板可拆换,有机玻璃做的盒子角度可调控、灯泡可调换,一个教具,实现多个对比实验材料的优化组合使用,效果极高,组合非常巧妙。

项目结构、特点、使用方法效果及今后改进设想:本教具采用四个有机玻璃做的大小相同盒子、支架、不同瓦数的灯泡,不同颜色的纸板以及温度计,对五年级上册《光与热》单元中的几个实验进行优化组合,在一个教具上可实现多个实验均可操作完成的完美组合。操作的方法非常简单,效果好。通过我们自己的亲自实验,对比实验数据,发现此实验装置非常明显地能够测得各类对比实验数据,现象明显,适合课内学生小组操作。如果以后能够在教具厂进行大规模制作,那么可以在四个有机玻璃盒子的体积上、密封性上更完善。同时,我们想如果盒子和架子的固定上能够采用螺母旋钮,自由地装上、拆卸,这样干脆把盒子做成不同的颜色,可调换,实验中效果会更加明显。

 

cooledit软件在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作者:吴茫渔

                                                                                                                            

项目简介

摘要:传统示波器笨重不易带进课堂,只能显示单一波形,且声音波形无法长时间保留、再现,课堂演示可见度低,给教学带来了一些不便。本文将一款录音软件cooledit运用于教学中,并借助受环境噪音影响很小拾音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声音响度、频率的理解,尤其对于音色概念形成在教学上进行了突破。利用Cooledit能从本质上解释音色产生的原因,利用它可以非常方便的将任意多种频率的波形进行叠加,并进行回放,说明不同频率组合产生了不同的音色。本项目适用于中学声学教学。

背景改进思路:传统的声音实验往往用到的是麦克风,对于环境噪音要求很高,效果不甚理想。利用Cooledit软件和贴片式拾音器使得示波器的相关实验装置更轻巧、操作更简单,效果更明显,通过Cooledit的多轨录音功能,将不同的声音进行混和,很好地解决了音色形成原理的初步解释,突破了以往教学中的难点。

科学方法科学原理:在示波器上通过比较波形图幅度、疏密程度就能比较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组合有关,通过不同波形叠加就能有不同的音色。

创新点:1.能同时显示多条声音的波形图,并进行保存、重现,很容易进行频率,响度的比较;2.能将任意多条简谐波混合,成为叠加波形,解释音色形成原因;3.可利用此平台操作多个实验;4.不受周围噪音影响,干扰很小;5.轻巧便携,能见度高,成本低使用情况及进一步完善设想课堂实录:现场录制一段吉他A音,学生唱的A音,利用刚才音叉声音,将三者波形放在一起比较,学生马上反应:人声、乐器声音是一个大声音后面带着几个小声音。可见学生通过观察波形能理解音色是由几个不同声音混合而成。

目前可完成的实验列表: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3.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4.探究音色的形成原因;5.模拟多普勒效应;6.模拟信号发生器;7.计算简谐振动频率其他可做实验在探索中。

 

  上一篇: 一些模仿生物植物的发明实例
  下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二)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