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机器人研究与海洋探索
澳门培正中学
作者:刘冠华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 透过水底机械人活动,让学生们可以掌握电子、计算机、机械等知识,同时通过出外参察计划利用水底机械来探索海洋,既能训练学生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同时过程中渗入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及对国家水底机械人发展的认识,增进对国家的情感。
2、该项目的背景和改进的基本思路;通过水底机械人的活动,首先让学生懂得制作水底机械人,这是一个有别于其它机械人的活动,因需要的空间及技术较其它机械人的活动为多及杂复。同时,在过程中,让学生去多了解现在地球存在的海洋资源基本是没有开发,所以水底机械人的发展将来占着十分的重要;並对国家机械人的发展才深入的介绍,使学生对国家的科技发展的高速及完满而感到骄傲。活动亦会让学生组织工作坊向学校及小区的各人士教授制作水底机械人,同时宣传珍惜海洋资源的信息及国家水底机械人发展的历程。使学生珍惜海洋资源,增多对国家的情怀。
3、该项目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科学原理:情感教育、思维教育,创新教育
4、该项目的创新点或改进点: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为社会的推广海洋环保教育及爱国教育。方案激发学生们热爱海洋情操与增进探索海洋知识的兴趣。从活动与省思中激发热爱海洋情操,善用海洋、珍惜海洋的各项资源,并维护海洋的生态平衡,积极保育海洋资源,涵养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进行实践活动的兴趣,维持他们热爱科学的热情,实验过程是一种学习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组制作的水底机器人及海洋资源题材会参与各类型的比赛和展览,教师和学生皆能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比赛和展览可以学习到学术和非学术各方面的知识,所以对于参予学生和其他没有参与创作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正面的影响,使得可从中学习到例如软件应用、模型制作、物理,化学和其他学科上面的学识,并使得教师和学生所接收的信息和科技方面有所增长,所以使学生在专业成长和学习动机方面都可以有很良好的效果。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说明:上文中的“机械人”应该是内地的“机器人”。)
海陆空总动员——用橡皮筋作动力科技活动方案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作者:刘松
项目简介
一、项目摘要 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制作三种学生喜欢的常见模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技术的热情和对橡皮筋动力技术的兴趣与亲近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本次活动,获得科学知识,模型基础知识,橡皮筋动力飞机、船、车的制作、飞行等相关知识。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独立制作、改进和提高橡皮筋动力模型的实验效果。本项目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学生能力的多方位发展。
二、该项目的背景和改进的基本思路 2012年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迈入世界前列,航母下海,服役,蛟龙号深海下潜突破7000米,建成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铁等。无不令我们骄傲和自豪。
三、该项目应用了哪些科学方法、科学原理 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分组实验,对比实验,能量转化原理,伯努利原理等。
四、该项目的创新点或改进点 (1)、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学生能力的多方位发展。(2)、开展活动中学校兴趣小组和班级小组平行开展活动,且活动时各小组都有各自的个性化的小组名称和口号,这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和竞争意识。
五、项目的使用情况和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之间差异较大,有的学生乐于探究,在活动中比较积极主动,成就感强,成果多,越来越喜欢参加活动;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解、示范,自己跟着模仿,到自行解决问题阶段就一筹莫展,内心随着活动进展逐渐消极。
首先教师要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获得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能形成自己的特长和鲜明的个性。在学生们自主开展活动时,老师要时刻关注各小组活动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参与热情,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创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探秘天津麻花制作技艺 弘扬民间传统文化
天津市河北区扶轮中学
作者:张云妹
项目简介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自古靠漕运兴市,自天津建市六百多年来构成了鲜明的漕运文化的特色。天津市扶轮中学是百年历史名校,地处三岔河口,有着研究漕运文化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十八街麻花以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等特点而独树一帜享誉盛名。同时,天津麻花也代表着天津符号,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此次“探秘天津麻花制作技艺 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的科技实践活动,力求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探究性、实践性、社会参与性、体验性为活动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了解并用科学的视角探究天津麻花制作工艺、科学内涵和文化意义,最终增强学生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关心家乡历史、热爱家乡传统文化,使天津的漕运文化及在特定的漕运文化下形成的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都能得到科学保护,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创新点:
1、突出我校百年历史以及科技特色,注重利用、开发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
2、凭借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民间美食佳品麻花文化以及天津十八街的麻花制作技艺,教师有机地整合科学课程的各项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科学的视角审视民间美食的手工工艺。
3、通过对家乡享誉盛名的麻花进行工艺制作的探秘,让科技实践活动“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的熏陶,是对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尝试。
4、通过此次科技实践活动拓展衍生出学生自主进行科技发明和美术创作等活动。
通过开展“探秘天津麻花制作技艺 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科技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始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美食文化的热爱,懂得从自身做起保护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