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十六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栏首页 - 技术新闻 >> 正文
中国专利数量质量倒挂无诺贝尔奖
更新日期:2012-12-16    作者:李季    编辑:admin    点击量:5675

经济与科技的辩证统一

 

经费来源决定研究内容和方向,决定发现的成果。

 

统计1901年到2011年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由多位科学家共同获得),美国科学家获奖247次,德国科学家获奖57次,英国科学家获奖65次。在1960年后的50多年时间里,美国科学家得奖109次,英国科学家得奖34次,德国科学家得奖20次,此外,法国、瑞典、瑞士、加拿大等17个国家的科学家均有贡献。

 

今年108日揭晓的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日本科学家自2000年来,首次得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此前,共有7位日本籍科学家在物理学和化学得到诺奖。12年来,日本共8次得到自然科学诺奖。

 

关绍巍认为,任何过程都需要积累,需要国家的投入。科学的研究和进步跟经济实力直接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进步了,科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体现。西方国家得奖多,经费是主因。国外有基金,有专家组来评价课题,研究院所、高校、国家实验室搞基础研究,国家和社会都来投钱,评价体系更严格。中国还只是政府拨款,经费来源决定研究内容和方向,决定发现的成果。

 

近些年日本频频得奖,同样因为积累。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保持了20年的高速发展速度,为追赶美国等发达国家,日本专心搞家电、汽车、光学仪器等技术层面的东西;上世纪90年代前后,日本将科研的主要方向转向基础科学研究,这与当时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国家实力有关系。

 

中国为什么没有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崔田认为,“这需要有一个积累过程,有大科学观,科学和技术要分开。诺奖体现的是科学研究,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依靠的是技术,技术包涵科学原理,科学发现需要技术支撑。有了科学,技术才发达。只重科学,看不到对经济的作用。”

 

中国科研如何走向世界?

 

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但投入产出比还有很大不足”

 

201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发布《2011年科学、技术与产业计分榜:知识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报告。该报告显示,目前在34OECD国家中,有26个国家政府采取了财政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支出。

 

事实上,我国也有“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等一些鼓励企业创新的财政政策。但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连燕华指出,我国政府资金支持的大多是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技术需求,试图直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供给问题,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重视不够。

 

该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共支出1540亿美元。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锐认为:“我国研发投入大,但投入产出比还有很大不足。”多数企业创新的目的在于保证其既有市场份额,而非追求技术领先。因此,我国的大量研发投入被用于维持企业赢利水准而进行的低成本、大范围的技术改造。

 

对于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白万纲认为,支持国家层面的科研体系首先要建立起来。其次是领军的企业、院所、大学能否支撑起科研体系,最后才是创新型人才。“我们现在过分惊呼人才的缺失,但是科研体系的规划很久没有人做了。中国科研体系比较严密的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功,尤其是导弹火箭领域,有钱学森等一批人在做系统性规划,极大程度支撑了中国防务体系的发展和健全,但我们的食品、轻工、重工、化工领域都是缺乏领军的基础性架构,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用‘十二五’规划解决,‘十二五’规划更多是政策层面、宏观层面的建议,不是基础制度安排,也不是方向性的选择和健全体系的建设。”

 

白万纲详细解释说:“国家科研体系应该有一个顶层架构,比如多少个产业部门,多少需要发展的技术领域,最基础需要解决哪些理论性课题,有多少基于理论的技术性课题,基于此,在材料、装备这些领域要突破哪些难题,延伸到应用层面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不落后于西方的、视野较开阔的、覆盖面较广的完整大规划。”

 

陈锐也认为:“在我国创新主体重新定位的前提下,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各谋其利,把渐进式改革的步伐融入到突变式改革的思路中,形成应用创新、开放创新、全社会创新的格局。”

 

崔田认为,过去的30年,我们国家以经济发展为主,基础研究的投入还是少,30年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围绕着经济发展来做。198611月启动实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目标就是促进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最终目的是通过科技发展民富国强。863的科研方向面向产业化,少有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这与日本当年20年的飞速发展情形相似。我们现在有了一些多余的钱投入到科研,有些人可以凭兴趣来做研究。国家对于科技的引导方向也在做相应调整。1997年,国家制定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点基础研究。偏重于原创的、基础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这正是诺贝尔奖所看重的。“国家鼓励的方向上,科研成果就会多。”

通用技术网专用图片关注更多技术新闻请回到首页《通用技术网》点击《技术新闻》栏目查看


  上一篇: 美研制抗干扰量子雷达让隐形飞机现形
  下一篇: 英国制造靠意念支配的新型脑控直升机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