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案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收集、整理
一、设计理念
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出发点,采用逆向思维和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回顾经历过的简单设计与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总结和教师的补充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的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一节。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这一部分是整体论述,为深入学习后续章节作铺垫。本节教学内容课本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为2课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教材的编写非常严谨,尤其是顺序安排上,前后知识的衔接很科学。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体验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理解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技术素养。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本节内容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解决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三、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的设计实践经历很少、设计经验缺乏,因此,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认识是凌乱和不完整的。因此,本节课学习的意义在于从理论上使学生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一个设计实践、归纳总结和提升认识的过程。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通过前面章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学习,对于技术及设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是学生以前很少会有设计的意识和设计的理念。
3.非认知因素分析
学生对于设计的过程还充满陌生感,同时也充满好奇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指导设计活动。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方法与过程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采用“问题情景—解决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便携式凳子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设计来源于生活,是需求推动了设计的发展,需求是设计的原动力,很多优秀的产品设计方案就是在一些偶然的机会中被开发出来,因此要培养学生注意学生观察生活,多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培养学生在设计活动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的积极性。
(3)体验设计过程的完整性,熟悉从事设计工作所要经过的一般过程,提高技术素养。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能自觉地将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应用在设计活动中。
六、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完成。通过幻灯片呈现诸多的图片、案例和工具软件,以及投影仪、实物展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分组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