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十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江苏版本 - 必修1教案 >> 正文
二、技术的性质(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更新日期:2012-2-17    作者:网络综合    编辑:admin    点击量:3088

 通用技术教案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二、技术的性质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收集、整理

 

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5.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

2.知道创新的形式包括发明和革新。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知识产权的内容。知道专利制度的含义,能说出申请专利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即是技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具体体现。

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3.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4.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技术的两面性。

5.理解知识产权及专利制度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养成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难点:理解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的价值”的学习,学生对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对学习技术课程的欲望和兴趣。但是对技术仍有一定的神秘感,对技术的内涵,即内在特性还不够了解。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后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一节的学习中,学生感悟了技术的价值和魅力,对技术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一节要学习技术的基本特性,这里讲的基本特性并非是技术的本质,技术的本质是指诸多技术基本性质中最根本最核心的特性,这里要加以区别,教材中讲述了5种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到,这一节由两个需要学生理解的性质是综合性和两面性,其他的性质只要求指导和了解即可,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侧重。教材最后的思考题是:你认为技术还有那些特性?请作具体说明。通过这个思考,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将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拓展空间,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技术的目的性,教材首先指出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而每一项具体的技术又一定是为人们某方面具体的需求服务的。然后用案例“助听器的发明”加以具体阐述。并指出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是推进技术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对于这个案例的处理,要注意它是为了“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个论点进行说明的,所以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接着要分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

技术的创新性,教材首先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教材的“小辞典”包括随后的“讨论”就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告诉学生:技术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不要把创新看得太神秘,关键是突出一个“新”字。然后教材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并利用“瓦特蒸汽机”的例子说明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老师可以补充像“超导技术”、“纳米技术”等,也可以让学生举一些身边发生的案例来进行说明。教材中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可以理解为技术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培养自己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不怕困难、追求创新的良好态度与品质;技术创新没有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也正是创新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魅力所在。

技术的综合性,教材分成了三块进行阐述:一是技术具有跨学科性,每项技术都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教材举了小板凳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身边的常用物品加以阐述;二是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技术与科学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无意识的混淆起来,所以教材先从概念上、研究的方法上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说明,然后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最后通过“联体婴儿”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总是紧密联系,谁也离不开谁。第三块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里主要是阐述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技术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在这里不能只讲关系而不讲区别,初学技术设计的学生在产品设计时,很多都是在进行艺术设计,如外观的设计,色彩的设计等,所以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最好能针对几件物品进行实际分析,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对技术产品的设计的作用在哪里,这对学生今后的技术设计是大有帮助的。

技术的两面性,教材从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得出,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带来危害。然后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又从技术的实用性若被少数人盲目地追求,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危害。这是本节的又一重点,技术的本意是要为人服务的,在技术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信念。这是所有关于这一部分案例分析的主旋律,要采取客观分析,积极引导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技术价值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也一次次地受到挑战,关于这一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深入而负责任的思考。

对技术的专利性,教材用的篇幅虽然最多,但它并不是本节的重点,只要求学生知道和了解即可。教材从技术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说明技术发明者应当享有一定的权益,引出知识产权的概念,并用“小辞典”的方式对其内涵进行完善。再通过“复印机”的案例让学生体会专利的保护作用。这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施乐公司太坏了,专利制度不好。教材随后就指出了专利制度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最后通过流程图的形式介绍申请专利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马上行动”让学生现场模拟,化抽象枯燥为形象有趣,从而加深印象。

 

  上一篇: 二、技术的性质(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下一篇: 二、技术的性质(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