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学用具
圆珠笔、假冒清华紫光的优盘、盗版书籍、盗版光盘、专利证书、多媒体等。
八、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案例引入,小组讨论,理论解析,探究与练习、课内外调研。
九、教学构思与流程
以课程的标准相关内容为依据,重点突出教材的“以人为本的”的技术设计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如下:
1.投影助听器的图片,从助听器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引出技术的目的性。
2.学生举例:空调、洗衣机等等,这些技术是为了达到人们的什么目的?再次强调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
3.提出问题:“现在还有人买单缸或者双缸洗衣机吗?”得出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4.通过阅读课本“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的案例得出:人的愿望没有极限,创新也就没有极限。请学生发挥想像:你希望将来的电视机是什么样子。
5.技术具有综合性,让学生通过“马上行动”对小凳子的分析,理解技术的跨学科性。
6.提问学生“谁知道科学与技术有何不同?”看书后“马上行动”让学生举例。至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可在课本基础上举两个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简要介绍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7.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老师先举两例,然后由学生填写“马上行动”,然后交流。
8.通过一个小案例引出技术的专利性,请学生说一说专利保护制度的作用。再从我国经济发展大多数企业都是加工生产,没有知识产权。进一步说明创新的重要性。看书然后说一说如何申请专利权。
9.总结技术的特性,并思考技术还有哪些特性。
10.课堂练习
11.教学反思。
12.作业
十、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技术的价值,大概了解了什么是技术,知道了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技术有其丰富的内涵,有其自身的基本特性。了解了这些基本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技术,开发技术。
请看图片上:某人通过助听器在说话、讨论。
(1)本案例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谈。)
(2)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便于佩戴)
(3)满足了什么具体的要求?
(满足了听觉不灵敏的人很方便地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的需要)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其它技术产品,如空调、洗衣机、电饭锅等,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要求?
提出问题:“现在如果你们家要买洗衣机,你会买什么样的?”
再看助听器有了下面图中的小巧的助听器,你还会买前面抱在手上的助听器吗?
引出技术的又一特性: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新的技术总是不断地取代旧的技术。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看12页案例分析“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并讨论蒸汽机的发明是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
技术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创新也就没有止境,技术的创新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看课本13页的的案例分析“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1)思考: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
(2)讨论:你希望将来的电视机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会实现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