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无力蹬车、心系支教
2001年,白芳礼老人捐出了最后一笔钱。将近90岁的他已无力再蹬三轮,无力再经营他的支教公司,就在车站上给人看车,还把一角两角的零钱装在一个饭盒里,存够500元后又捐了出去。捐出这笔钱以后,老人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女儿白金凤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父亲说打退堂鼓的话。
在“给我一双翅膀——新长城资助特困大学生特别节目”中,老人在他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站在台上,激动地说“我说嘛,我说我不能支援学生们上大学,我没完,我还得想办法,还得努把力,多多做贡献给大家伙。”
现在,92岁的白芳礼老人已经重病在身、卧床不起,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躺在病床上的他最惦记的还是那些贫困学生,最想做的事还是支教。在2004新年钟声敲响以前,老人对来看他的人们说下了这样的话:“我现在一个月只有600块钱的收入,能力有限,明年如果我的收入能再多一点,一定会资助更多因为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在笔者访问结束临走的时候,老人挣扎着坐起来,紧握着笔者的手,吃力地说:“北京来的,北京很近,(我)要去北京做生意……”当时,老人的神志不是很清醒,但他的意思笔者能够领会,老人还想着挣钱捐助教育。多么可敬的老人!
“古有武训乞讨办学万世留芳,今有白芳礼蹬车助学千载扬”。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芳礼老人几乎是在用超过极限的生命努力支撑着。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是那么来之不易,来之艰辛!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白芳礼老人的事迹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他的事迹曾得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十余家报纸和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天津电台的报道。曾受到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领导的称赞和接见,得到过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许慧文和北京大学教授岳明的采访,并把他的事迹介绍到美国。
白芳礼老人11次受到国家、市、区的各种表彰和奖励:
1987年,白芳礼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并荣获“天津市河北区勤俭持家十标兵”称号。1989年,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1991年,在天津市敬老帆船杯百名十佳评选活动中,荣获“关心下一代标兵”称号。1991年,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1992年,被评为“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1995年,被评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996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同时荣获“天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标兵”。
像白芳礼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需再为他人做些什么,理当完全可以接受别人的关爱。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且把自己仅能再为别人可闪耀的一截烛光全部点亮,并点得如此亮堂,如此光耀!
关注更多《感恩人生》文章请回到首页《通用技术网》点击《感恩人生》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