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卖屋贷款、开办公司
1994年,时值81岁高龄的白芳礼在一次给某校的贫困生们捐资会上,他把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学校后,这个学校的领导说要代表全校300余贫困生向他致敬。老人一听这话,久久思忖起来:现今家里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得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儿呀!何况自己也老了,这可咋办?老人的心一下沉重了起来。回到车站他的那个露天“家”后,老人硬是琢磨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未亮他就把儿女家的门给敲开了。
儿女们看老人气喘吁吁地挂着一身霜露,不知老人有啥急事,忙让进屋。老爷子要过一碗水,拍拍衣襟上的落尘,说:“我准备把你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钱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支——教,支持的支,教育的教,支持教育的公司。”老人一个字一个字给儿孙们念清楚。“你们看咋样?啊,说呀,是支持还是反对?”老人心急地问了这个又问那个。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异口同声地:“爸,只要您老看咋合适就咋办。”老人乐不可支。“爸,我们嘛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走喽——”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叮呤呤”声,便消失在晨雾之中……
不多时,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唯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20来名员工非常简明的说了办公司的唯一宗旨:“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别看称“白芳礼支教公司”,其实它起初只是火车站边的一个8平方来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方便南来北往的旅客。售货亭上面悬挂着一面南开大学献给老人的铜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使这件售货亭显得格外光彩。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作本钱,慢慢滚雪球越滚越大,公司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后来的十几个摊位,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还余1万多元的利润。
不知道的人以为白芳礼老人当了董事长,这下可以坐享清福了。可是他不但照常蹬三轮车,而且加重自己为公司操劳的负担。他为自己规定了每月收入1000元的指标,每天要挣30到40元收入。“我还是像以前天天出车,二十四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全部内心世界。他靠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无数莘莘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