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初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小小发明与创造》教材说明
更新日期:2011-12-7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点击量:9381

《小小发明与创造》教材说明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背景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发明创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发明了车、船、弓、箭、陶器等,从而使社会摆脱愚昧走向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明创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更大的作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经济振兴,处处离不开发明创造,人类正是在发明创造中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的生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其中小发明创造就是技术创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代教育理论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需要培养的各种能力之中,创造能力是最可贵的。有了创造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考的方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在以往的几年中,小部分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科技组、航模、车模组活动唤起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参加省、市、区的科技创新活动也是屡屡获奖,还有一批小小发明明家在区校内人人皆知,但毕竞参与面不广。更多学生的创造潜能没能得到开启。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每个人天赋的创造力差异是不大的,关键是在于后天的开发和培养。而在我校进行校本课程学生需求调查评估中,选择小小发明与创造班的占36年级学生人数的83%。有些学生直接找到科技老师说,老师,这学期您一定要让我参加小小发明创造班,以前总是您选那些您想要的学生,其实,我们也很想参加!我想把我的一些设想变成现实!

基于以上社会发展要求,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设立校本课程,《小小发明与创造》,并下决心选编校本教材,在36年级开设为必修课,以满足学生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为学生获取发明创造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提供机会。培养从小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和掌握发明创造的常用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动手制作过程中领悟科学道理、增强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方式,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灵感。

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发明创造所需的各种经验和知识。

A、发明、创造的含义对社会进步的意义。

B、发明创造的特点:要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先进性。

C、爱迪生等大科学家发明创造过程中动人故事,及身边熟悉的人的先进事迹。

D、科技发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帮助。

E、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技能目标:获得小发明创造的一般方法和技能。

A、会观察分析周围生活环境,发现科技发明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发现问题(创新灵感),提出假设,组织考证,具体实施,总结分析行动结果到检测数据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发展。

B、发挥思维的独创性,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写设计方案、小论文、制作作品等。

C、能简洁清析地分析推介自己的设计和观点,又能听取他人意见,完善方案。

D、使用简单工具和合适的材料,动手制作作品的能力。

E、能与同伴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制作作品。

3)情感、态度目标:

A、培养创造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对问题寻根究底,乐于参与发明创造的活动。

B、培养创造毅力,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勇于克服困难,保持对发明创造的热情和兴趣。

C、尊重科学、尊敬他人,认识科学及科学家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

 

  上一篇: 截至2011,日本获得诺贝尔奖18人
  下一篇: 首届全国高中生技术设计大赛章程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