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的评价
1、评价的原则:为提高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客观性,选择多种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有交流式评价: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如《设计一种校园设施》,展示评价:如,设计图像和数据,还有作品图片展示等。
2、一致性原则:学习评价的范围与预设目标的范围保持一致,同时体现目标之间的差异。
连续性原则:通过课程实施过程中连续不断地实施学习评价获得信息,及时向学生反馈,并采取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的措施。
参与性原则: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工作:如自评、互评、小组展示评价,积极邀请家长或社区人员参与评价,充分展示课程实施效果,使学习评价贴近社会现实,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六·一或校庆时对家长、社会展出学生作品等。
3、评价的要素:
(1)有形要素:学生每一个设计主题都有相应的学习单,如设计方案、查找的资料、准备的材料、学习活动过程日记、小发明创造作品,这些要素的完成情况是有形的,可以量化的。
(2)无形要素:学习活动中的言谈、举止、情感、态度、与人交流、合作的技能等。
(3)评价操作:(小小发明与创造制作班测评方案)
小小发明与创造制作班测评方案
a、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制作的学生以三年级学生为主,只有三名为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因此搞发明创造有三大困难:一是找不到发明课题;二是思路打不开;三是动手制作方面和生活经验较少。
b、测评的目标:
根据以上学情,本学期针对上面三大困难进行教学。要求达到如下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发明的课题。
2、能够从多方面打开思路,开发创造的潜能,对手制作小模型。
3、能够用语言、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表达出发明的设想。
4、能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c、测评的方法:
1、行动观察:即学生地行为、情绪情感、操作情况、动手活动中的状态等。
2、分析学生的各种表达设想的方式。
3、平时教学中,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脑筋的程度和积极参与的程度。
4、观察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d、测评的等级和测评的项目:
测评的项目 |
自己的评价 |
伙伴的评价 |
老师的话 |
发现问题的能力 |
|
|
|
观察生活的能力 |
|
|
|
动手操作的能力 |
|
|
|
思维扩散度 |
|
|
|
准确表达设想的能力 |
|
|
|
动脑筋的程度 |
|
|
|
与伙伴的合作性 |
|
|
|
积极参与学习的程度 |
|
|
|
测评的等级:我很棒 我还行 我还需努力
e、课程实施在效果
校本课程《小小发明与创造》实施几年来,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方式有了明显变化,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激发了创新潜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日常生活中观察、分析、选取探究的小主题,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发明创造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潜能激活了。如:“生活中的发现与创造”主题活动的开展,就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一天下大雨,许多学生虽然带了伞,但到校后,裤脚仍湿了,有位男生说:“呀,要是有更好的雨具就好了”。其他学生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老师抓住这一课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想办法研究解决问题,并确立了“生活中的发现与创新”的活动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并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设计制作了可乐瓶跑步机,有“升降笔筒”、“拧拖把器”、“防近视黑板”等作品,其中有“拧拖把器”、“防近视黑板”获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竞赛一等奖。在竞赛现场,设计制作者接受电视台和报社记者采访,并分别在《长沙晚报》和湖南卫视报道。
主题活动《设计一种校园设施》参加长沙市首届中、小学生探究学习成果展示获第一等奖,代表市参加该项省级比赛又获得了一等奖。科技组多次获长沙市创新竞赛集体奖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了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