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如图所示的木制售货亭,窗台板和三脚架固定在墙板上,墙板向上反转后用木棍支撑。下列关于该售货亭结构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窗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属于铰连接
B.窗台板与墙板之间的连接属于刚连接
C.木棍和三脚架都是为了提高强度
D.售货亭下方中间的支撑脚主要是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
第八题正确选项:C(稍难)
考点: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铰连接与刚连接。
这个内容也是通用技术的必考题,窗板可以翻转用木棍支撑,说明窗板的连接方式是铰连接,可以转动,那也说明了结构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弱,用木棍支撑后使之稳定,当然是提高了窗板的稳定性,而非强度。D选项也是干扰项。
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情况下维持其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强度是指结构具有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如图所示是石材切割机工作原理图。通过人机界面将石材的切割参数输入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继电器控制各个电机工作,工作台将石材移至设定位置,横梁下降,刀盘旋转并沿着横梁进给,完成切割。电机上的旋转编码器将电机的旋转量转换为计数脉冲信号,送入控制器中进行运算,控制器获得各个方向的间接位移量,并与设定值比较,当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电机停止转动。请根据图示及其描述,完成9-10题。
9.从系统角度分析,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切割机由驱动控制子系统、传动子系统、支撑子系统等组成
B.任何一个电机损坏,都会影响切割机的工作,体现了系统的动态性
C.设计时建立数学模型,将切割参数转化为控制参数,体现了系统分析的科学性原则
D.在移动部件上安装位移传感器获得实际位移量,有利于提高控制精度
第九题的正确选项:B(简单)
考点:系统的认识以及性质和系统分析的原则,控制系统的设计。
动态性的理解必须有个深层的理解,教材而言只表达三个方面的含义,1.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系统为了实现整体功能内部的运行)2.动态性的外在的一种表现,磨损老化现象。这只是其中一种明显的表现。3.动态性的意义是从而预测系统的将来,掌握系统的发展规律。
B的前半句指向于电机损坏,损坏就是要素不完整,那么电机所在的子系统的功能肯定丧失了,明显的整体性。(要素,是指构成系统的最主要的元素)这里括号给出的内容是理解整体性的基础,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要素与功能的关系,深究吧。
D选项其实就是对开环控制系统无法精确控制的时候,如何优化的问题。当然就会思考实现闭环控制,那么闭环控制的核心就是增加一个检测装置检测输出量返回输入端比较。
10.该切割机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
A.电机 B.刀盘 C.横梁 D.石材
第10题正确选项是:A(简单)
考点:控制系统的组成认识。
被控对象的确定还是需要对控制目的的理解,只有明确了控制目的,才会精准的捕捉到对象。当然从系统的名称也就直观的找到被控对象: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那么电机当然就是被控对象喽,你说呢?是否很简单呢?
11.【加试题】如图所示的对称电路,三极管V3、V4工作在放大状态。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流过V1、V2的电流相同
B.增大R3阻值后,流过V1、V2的电流变小
C.增大R1阻值后,流过V1的电流变小,流过V2的电流变大
D.减小R1阻值后,流过V1的电流变大,流过V2的电流不变
第11题正确选项:D(简单)
考点:三极管的放大状态。
从题干就已经确定了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那么就要马上明白放大状态的电压关系以及IbIcIe之间的电流关系,再加上对基本的欧姆定律的理解,此题作答还是趋于简单。
12.【加试题】如图所示的电路,初始时S1、S2都处于断开状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初始状态,V1、V2不发光
B.S2闭合后,S1对V1、V2不起作用
C.S1闭合、S2断开后,V1发光,V2不发光
D.S1、S2都闭合后,V1、V2发光
第12题正确选项:B(简单)
考点: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判断,触发器。
对于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判断,学生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当S2闭合后输入高电平(VCC)“1”,经过一个非门输出低电平“0”(GND),与非门的其中一个输入端为“0”就决定了电路的输出是“1”(此时与非门另一个输入端是什么都无法改变电路的输出,也就是说S1闭合还是断开都不起作用) ,那么触发器的输入R\S端同为“1”,触发器的输出就是保持功能。
13.【加试题】如图所示的温控电路,用Rp设定555芯片5脚的点位Vct。当温度超过60℃时散热风扇启动,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Rt应采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B.调大RH的阻值,电机启动时的温度低于60℃
C.Rp的滑动触点向下移,电机启动时的温度高于60℃
D.温度从60℃以上降低到60℃以下,电机就立即断电
第13题的正确选项:D(稍难)
考点:555定时器
一般情况下都重点在2、6脚的输入与3脚的输出关系,再加深点就会涉及7脚的放电端与2、6脚实现多谐振荡,对于4脚的功能更好理解。
至于5脚,叫电压控制端,当5脚外接电压时,就改变了内部两个电压比较器的基准电压,不再是三分之二VCC和三分之一VCC。当该端口不用时候,该串联一只0.01微法的电容接地,防止干扰。
当然这题引入了5脚的功能,不影响电路的分析。
从题干的逻辑关系着手,当温度超过60℃时,电机启动。则可以推出,3脚输出为“1”,那么2、6脚电压值为小于VCT为“0”,则温度超过60℃时,RH与RT分压的节点电位降低,RT在下面,所以于节点电位为正关系,则RT阻值变小。于是得到RT是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A是正确的。
选项B的调试,在传感器串联下的调试还是采用“跟随法”比较简单,电机启动温度低于60℃,表示温度降低,则传感器的阻值增大,于是RH的阻值也跟着调大即可,所以B选项也是正确的。
选项C,当RP滑动触点向下移,则电位降低,也就是电压比较器的基准电压下调,那么RH和RT的分压电位也跟着下调,电位下降,那么RT阻值也变小,因为负温度系数,所以温度上升。由此可知C是正确的。
选项D,可以由两个方式去判断,第一是现实的温度控制,应该要趋于区间控制更加合理,第二6脚的基准电压是VCT,2脚的基准电压为二分之VCT,传感器分压的电压值是个模拟量的输入,必定会有个区间在大于二分之一的VCT和小于VCT之间的值,这个电压值在555里的逻辑关系里是保持,可能保持电机启动,也可能保持电机不启动。而当温度从超过60℃下降低到60℃以下时候,就进入了这个区间,也就是说散热风扇的电机还是保持启动状态,直到触碰下限温度值而电机停止。所以也就判定D选项为错误的。
编者(王文华老师):从这次的通用技术选择题选项来看,有几题感觉有点怪怪的,读题的时候会感觉此题有难度,但是当你去看选项的时候会发现刚才的读题是多余的,是在浪费时间。从难度来看,此次的卷面分应该会比上一次有所提高,当然这个只是个人感觉。
用了一个上午端坐着敲打出来的文字,有时候有些解释还真的无法单单用文字来表达,这就是工科的特点,要重实践体验。
对于题目的解释,也是各有各的见解,有什么地方解释不够规范和不够说服力,还请留言发表意见,便于以后更加完善,更希望可以给参加技术选考的同学们助力。
说明:为方便查找本网刊登的浙江省各年通用技术的会考高考试题,本处做了链接,需要查看的点击以下链接就可以打开各年考试的试卷。
2009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通用技术试卷(标准样卷)
2011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通用技术试题
2012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
2012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通用技术试题
2012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3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题
201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通用技术试卷
2013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4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题(与后套题不同)
2014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与前套题不同)
2014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题
2015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5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通用技术试题
2016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6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7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8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9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9年4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选考真题及答案
2019年5月浙江省之江联盟高二适应式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2019年6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更多各省市的考试试题请回到首页《通用技术网》点击《考试试题》栏目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