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初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栏首页 - 技术新闻 >> 正文
2015年诺贝尔奖集锦
更新日期:2015-10-5    作者:网络    编辑:admin    点击量:13934

2015年诺贝尔奖集锦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站长根据网络资源整理

2015-10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10-05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新网105 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也是继莫言之后的第二位中国籍诺贝尔奖获得者。

报道称,此次奖项是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将委员会主管乌尔班·兰达勒颁发的。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报道指出,随后,物理学奖最早将于当地时间106日上午1145公布,化学奖最早将于于当地时间107日上午1145公布,和平奖最早将于当地时间109日上午1100公布,经济学奖最早将于当地时间1012日下午1300公布,文学奖的具体公布时间待定。

 

屠呦呦简介

屠呦呦,女,193012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现年85岁,祖籍宁波鄞县(今宁波鄞州区)。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荣誉:

2011年:葛兰素史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1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

2012年:中国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2015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给屠呦呦的颁奖词: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延伸阅读

屠呦呦多次落选院士 曾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时政新闻人民网 柏木钉

该文发表于20111224

 

评选是否客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甚至海外留学人员的来去选择。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这些人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为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恐怕还不为社会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语,笔者注);饶毅则是出了名的“敢讲话”,研究之余还在自己的博客和国内外媒体上撰文,批评中国科技体制的弊端、教授不听讲座的浮躁学风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

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其评选是否客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甚至海外留学人员的来去选择。

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

是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时候了。

  上一篇: 中国要建世界最大对撞机 理解上帝粒子的秘密
  下一篇: 我国成功发射第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屠呦呦,您真伟大,你不仅是制服了疟疾魔鬼,更重要的是扬了中国的眉、吐了中国的气!愿您健康长寿!   [勇者   2015-10-22]

    页数:1/1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