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科学DV培训学习感想
2013.6.20
张从军
在结束了广西的讲课回来的第二天,就接到省科协的电话,说是要我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熊博士”科学DV影像节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上午九点半接的电话,上午十一点校长批准,下午就将去程和回程的高铁票订好了。首先考虑坐飞机,但飞机太贵,高铁相对便宜一些,但从长沙到北京来去也要一千三百多元钱,四天学习班,来去各要一天,共计六天的学习班,在接电话的第三天就那样勿勿地踏上了行程。
六月二日,去前联系到了我湖南另一个也是参加这次培训的老师一同乘G84高铁从长沙经武汉、郑州、石家庄到北京,一千多公里,五个半小时的摇摇晃晃,一路奔波到了北京,相对于以前的慢车,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了,只比飞机慢一点点儿了,高铁真好。然后又乘40分钟的北京地铁到达北京很边远的房山区,也就是原来的一个偏远小县城,再由主办这次会议的组委会接站转移到了学习这次科学DV拍摄与制作的培训班基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自从去年看到过这种科学DV活动的方式也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个内容后,就很想在这一块有所突破,但苦于此活动各方面的信息全无,无从下手,正是省科协的这样一个电话,正中我下怀,正是我需要了解、学习的内容。于是,“谢天谢地,我来了”。在参加第一天的培训时,香港天大研究院的姜红梅教授的第一个讲座的题目就叫“谢天谢地,你来了”,对我来说,真的是谢天谢地,有这样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很庆幸自己“我来了”。
我的性格总是喜欢给自己不断来点突破,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带领学生所完成的科技创新作品,获得过几十次的省、市、县的奖励,社会实践活动课题也获得过省一等奖,今年五月带领二组学生第一次参加第六届湖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也获得了金、银牌,而只有在这种科学DV活动中,还处于白板阶段,对参加这次在北京的科学DV学习活动,我真是高兴地说“谢天谢地,我来了!”希望自己在这一块有所突破,带领学生有所成就。
从拍摄与用软件对视频制作的技术来说,基本上问题不大,毕竟自己在拍摄到制作视频 操作方面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学校电视台,自己给别人拍摄婚礼制碟,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都还感觉有个一般般,感觉有些遗憾的就是自己的设备太落后了,这个可能一下子没办法改变。只是对这种科学DV活动,通过学习认为,选题和探索过程中的创意,确实是个最关键的问题,从培训班上看到一些获得全国一等奖的科学DV活动视频,确实认为那才是科学DV活动的精髓所在,是青少年在这些科学DV活动探究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的一种良好的载体,是青少年获得科学知识的良好途径。
整个学习班从科学DV活动的选题、脚本撰写、探究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从拍摄的技术到制作技术,都有实实在在的讲座,所有的讲座都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有理论的高度,又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指导,并最终让每个小组利用极短的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拍摄并制作一部3到5分钟的科学DV活动短片,并让专家们对其进行现场点评。无论各个小组从选题到探究是不是符合科学DV活动探究六步骤,专家们都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点评。通过点评与观看各小组的这些视频,学员们获得极大的收益就是大家懂得了如何去探究DV活动的方法,让大家通过各种讲座的学习,再加上自己小组探究、拍摄、制作并相互观看、专家点评这一系列过程,就达到了这次培训的良好效果。
对我个人而言,在这次培训学习班上,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不仅让自己在这片科学DV活动领域中开了一个天窗,获得了长足的了解,从一片空白一下子就看到了全国的最高水平,而且在这个培训班中接触到了好几个重量级的人物,如香港天大研究院的姜冬梅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的牛瑶教授、郑州师范大学的尚钊教授、《教育时报》副主编张红梅老师,他们的平易近人、他们的睿智、他们对科学DV活动的深度理解与把握,他们对学术研究的严谨与高度,都是我们无法企及但却是让我们倍受尊敬的高层次人物。还有来自在科学DV活动中跑在前面的颇有名气的领军人物,象福建省永安一中的朱元杰老师、山西省临汾平阳中学的张俊伟老师、贵州省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邱会涛老师,是他们的成功经验,他们的才华,他们的捷足先登的勇气,他们在科学DV活动过程中带领学生探索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在北京市第四中学举行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启动仪式的主持人芝麻先生,那份平易近人与热情,是几位和他合影的学员们感受深刻的。
还有,在培训班上,有幸结识了一些在各自专业领域有一定成就的老师们,如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的王同聚老师,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小学的朱春平老师等,因为时间有限,交流的机会也有限,还有一些优秀的老师没有结识,是份小小的遗憾。当然还能和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科学DV实践活动所有学员相聚,也是一种缘分。
对于我来说,在这个培训班上,因为有自己的网站www.tyjs.org,也正是这种活动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报道平台,每天的学习过程,边听边写上一点儿新闻报道,一方面让大家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让那些因种种原因没有学习好的学员和没有参加会议的人有一个了解当日讲座的窗口,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学习的习惯,这样做,只是自己辛苦一些,但收获也就大一些。尽管自己是学理科的,但所写新闻得到了准专业人士《教育时报》副主编张红梅老师的表彰,实在是让自己心中有些惴惴不安,可能是张老师不愿意打消我的积极性吧,有意给我点高帽子戴吧,我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确实很有限,加之自己的眼睛不好,需要获得那些准确的资料,比别人花的努力是要多很多的。
总之,这样的培训班,我感觉最好的就是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效果显著,几天的学习,就让所有的学员基本上掌握了科学DV活动的基本操作要领,这样的培训班,让所有学员以最直接的方式得到了全国最新最高最前沿的科学DV活动的感受,从科学DV活动的理论基础到制作技术的实践操作,都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这样的培训班给我开了一片新的天窗,给我领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愿这个天窗会带领我和我的学生有所收获,努力着,再努力着。“谢天谢地,我来了!”但愿,在这偏远的山区中学里能够将科学DV活动开花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