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初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农村中小学校外科学教育的组织形式探索
更新日期:2013-1-13    作者:张永强    编辑:admin    点击量:6254

农村中小学校外科学教育的组织形式探索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 张永强

 

说明:本文在2012年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在2012年湖南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年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其他心理品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外科学教育活动,为对引导中小学生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校外活动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不强、硬件设施差,没有专门的科学教育校外活动场地。宜章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对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校外活动中存在的师资和场地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宜章县农村科学教育的校外活动有有利条件是农村地区的资源丰富:丰富的生物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丰富的场地资源、丰富的辅导员队伍。针对上述情况,宜章县在农村中小学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就地取材,建立家庭性实验室,选取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特征,比较简单,实验材料好找,实验条件最好与生活实际相同,技术性较低的进行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了解生产、生活,学习知识,认识知识的价值;聘请当地能人,建立学生科学教育校外活动指导老师“专家库”, 在全县范围中,通过各级协会聘请了68名动手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思想素质好的农村科技能人作为宜章科学教育的校外辅导员,有效解决了学校师资不强的问题;建立具有宜章本土特色的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基地,学生校外科学教育基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宜章县本土资源为教育内容,从学校所处的农村地域环境出发,采集具有农村特色的、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不仅使师生萌发一种亲切感,愿意接受,而且和现成教材上的带有共性的内容形成互补,形成一个有宜章本土特色的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基地拓宽学生科技活动场所;创新校外科学教育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政府部门的一些项目的研究,针对热点问题,进行了项目研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学生校外科学教育常态化。通过多年的探索,宜章县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外科学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近三年的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县学生获省一等奖三项,省二、三等奖17项。

 

正文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其他心理品质。科学教育不仅需要依托学校的科学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时更需要校外活动来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习情操,才能真正形成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的良性循环。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外科学教育活动,为对引导中小学生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城乡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在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校外活动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1、师资力量不强。据我们调查了解,新课程改革以后,县教育局每年都会对所有的学校进行督导。在这种形势下,农村中小学为了督导合格,也会开设科学课程,但授课的老师以兼课的方式来安排,这种兼课教师的科学课程教学,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仅仅是对学生课本知识的传授。科学教育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验和课外、校外活动。

 

2、硬件设施差,没有专门的科学教育校外活动场地:由于学校经济困难,很多学校正常的实验都很难保证的前提下,建设课外活动的场所根本不可能。

那么如何破解上述问题呢?宜章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对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校外活动中存在的师资和场地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一篇: 平江县农村农作物使用农药情况调查报告
  下一篇: 美国几个怪异创新产品介绍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