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案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蒋建波 长安一中 邮编:710100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收集、整理
一、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设计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逆向思维和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生活经历中见识过的产品设计引发讨论和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交流和教师的指导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求知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认识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学习,力求以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师生“讨论”为课堂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浅简到深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1个课时完成。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设计的一般原则》主要阐述了设计应当遵从的一般准则,这些准则是指导设计过程和进行设计评价的基本准则。这些准则为后期深化理解和学习设计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起到引导作用。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会感受到按照设计原则开展设计和评价更有助于设计活动的有效开展,养成在设计实践全过程中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的良好的设计习惯和全面的技术素养。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1).通过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例和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认识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原则,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2).以学生熟悉和常见的产品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四、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少有的产品设计实践经历决定了其对设计过程、设计评价的依据认识不全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对设计过程和设计评价经历一次从观察已有产品设计特点到贯穿设计全程的交流和评价实践的全过程,进而对设计原则有一个全面而较深的认识和理解。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具备了前面第二章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设计事例出发,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使学生不但走进了生活,拓展了心理空间,而且还延伸了观察、想象、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协作解决问题和表达的能力,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和责任感。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没有设计的实践经验,对设计原则认识不全面,使学生对设计依据和准则的知觉及思维迟缓。要转变这些,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养成依据标准评价设计的习惯。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2).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3).初步运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允许学生从自身理解的角度展开对现有产品的交流与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拓展思维空间,进而减少依据自我标准评价与遵循设计一般原则评价的差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幻灯片呈现诸多的图片、案例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用直观的设计案例和产品图片和相关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讨论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大教学的信息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正确方法和思路去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人类长远的发展,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平衡等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技术素养,增强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
六、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的一般原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联系的观点看待各原则间的关系,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些产品。
七、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八、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九、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问题情景—案例讨论-贴近教材—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各种产品的设计实例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演示讲解,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当中,通过丰富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技术产品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