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新颖设计作品图片])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件展示的几个新颖的设计,这些作品基于什么目的而设计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学生回答:)我们要知道完成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过程,须遵循一定的步骤,设计也不例外。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世界上这些实用的产品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是凭空想象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呢?是的,任何一种产品的设计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那么设计一件物品需要哪些过程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实践设计一般过程中的前三个步骤: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
2. 理论探究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怎样解决问题,制定设计方案?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本P46-51,学习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的理论知识。
(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本质上说,设计就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研读课本案例,思考怎样才能发现设计问题?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完成什么工作?
(教师归纳学生回答)
经过环节 |
具体工作 |
调查需求 |
问卷调查、访谈、查找文献 |
分析信息 |
整理归类、制成图表 |
明确问题 |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
确定项目 |
设计便携式小凳 |
(教师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设计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又明确了问题的价值及设计要求。其实这就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第一步——“发现与明确问题”。在我们知道了要设计什么,及设计的要求后,下面我们就要来“制定设计方案”了。
(2)制定设计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明确了,现在我们应该着手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了。那么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收集信息
②设计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还要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可能的解决办法。我们来分析设计的要求,思考有哪些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对设计要求和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凳自重减轻了,却带来了材料、结构方面的问题;结构稳固了,自重、携带又有问题;小凳便携了,结构和制作又出现了问题。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总之,想要设计好一个便携式小凳,必须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
③方案构思
(教师引导思考归纳)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为解决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同学们要认真阅读书中列举和前期收集到的关于材料、结构、连接方式的资料,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案。但是注意自己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想象,自由发挥,大胆突破,不要受到书中设计方案的束缚和局限,更不要“拿来主义”。
④方案呈现
(教师提出方案呈现的要求和思路,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构思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常常是模糊的,为了使其具体化,我们通常会用草图把它们转化为视觉形象。同时,这些想法又是零散的,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所以我们还要对这些想法进行综合。
要求:同学们先要画出自己设计的方案草图,要求别人能够看懂,并能理解里面的设计要点,必要时可以附带文字说明。
⑤方案筛选
(教师提出方案筛选的要求和思路,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当多个设计方案产生以后,我们就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方案并加以实现。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淘汰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有明显缺陷的方案,然后再对现有的方案进行整合,并最终呈现出1-2个你们小组认为最合适的便携式小凳设计草图。
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始终明确:
A.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B.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