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美国东北部电力中断
2001年,加利福尼亚频繁的停电事故不免让人们回想起1965年发生在美国东北部的大规模的停电事故。但那次事故并不像加州的事故一样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市场操纵或人力短缺造成的。其原因是技术方面的,而且恰恰是由于为防止电力供应不足和电力中断所采取的措施而引起的。
在上世纪50年代用电量剧增的时候,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各电力公司将纽约、新英格兰和安大略湖地区的电网连接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当一个地区的用电量达到高峰时,其他地区可以对其进行补充。但是要想预测多大范围、多复杂的电网才会起实际作用是非常困难的,工程人员们没有预测某一地区电力供应的浪涌会对其他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使整个电网崩溃。工程设计人员在从尼亚加拉到安大略地区的输电线上仅安装一个简单的继电切换开关作为触发器,当电源浪涌超过设定的某一水平后它将自动跳开。
1965年的9月9日,该线路的电力负载超过了设定值,于是开关跳开,结果原本流向多伦多的电流反过来注入了纽约西区,使线路发生堵塞,发电机不得不停机才避免子被烧毁。这一环路向南扩展到纽约市,向东到达了缅因州的边界。此次停电面积达到了20.72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达3000万,其中包括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
“协和”飞机失事
2000年7月25日之前,有着26年数千万公里从未有过失事纪录的“协和”式超音速飞机一直是航空界安全性和速度方面的一颗闪亮的明星。虽然“协和”式飞机在结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及推进装置方面有着出色的设计,但它也具有一些低水平的致命设计缺陷:它的高起飞速度对轮胎的磨损极大,尽管更换频度达到了普通喷气式飞机的5倍,但它的轮胎还是经常发生爆裂;同时它机翼中的燃料箱也没有进行足够的防撞加固,而这在较新型的飞机中是必需的预防措施。
由于存在上述的缺陷,再加上不幸出现了一点意外:从一架大陆航空公司的DC-10飞机上脱落了一根钛制的“耐磨衬带”,正好落在法国航空公司一架即将要从巴黎起飞的“协和”式飞机的跑道上。当“协和”式飞机的轮胎与这根防磨带碰撞时,轮胎上一大块橡胶被撕裂下来甩入了机翼中,在机翼表面撞开一个600平方厘米的大洞,导致燃料泄漏燃烧。这次事故使飞机上109名乘客全部丧生,另外4名地面人员死亡。“闪亮的明星”就这样在2000年7月25日陨落了,这正印证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在这次事故后,法国航空公司和英国航空公司给所有的“协和”式飞机更换了新的轮胎,新轮胎经过测试可以在每小时403公里的速度下承受钛金属条的撞击,同时他们还对飞机的起落架进行了加固,并安装了燃料箱防弹衬套以防止发生类似的燃料泄漏。一个本来可以预见到的事故源终于在发生了事故之后被消除了。
航天员的保护伞
航天员返回地面离不开“保护伞”。这道伞就是飞船进入大气层以后用于减速的降落伞。神舟飞船的降落伞足有1200平方米。做伞的布料经过防灼处理,做伞筋用的布带可以耐住100℃以上的高温而不会被烧焦。
飞船的降落伞事关航天员的生命,在研制当中作过上百次试验。试验是用伊尔76飞机在大西北茫茫戈壁滩上进行的。
试验有多种模式,有正常模式,也有故障模式。比如,要试验伞绳的“功夫”究竟有多大,断了多少根还能拉得动返回舱。还要试验万一主伞出现故障打不开,备份伞自动开伞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