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农历甲辰年(龙)   四月初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栏首页 - 政策通知 >> 正文
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课程改革
更新日期:2011-12-29    作者:教育部    编辑:admin    点击量:8569

  八、高中新课程的结构

  1、现行课程结构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程结构单一,没有体现选择性和多样化的特点。现行课程虽然也有选修课,但非常有限,可供选择的不多,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必修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文理知识结构不合理。我国有着文理分科的传统,尤其是恢复高考以来,学生一般在高二就进行文理分科,一旦分科以后,学生就失去了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只能集中学习文科类知识或理科类知识,导致文理知识结构失去平衡,出现偏科现象。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高中教育应尽量避免学生偏科,促进学生和谐、均衡的发展。另外,我国高中教育长期没有给艺术类和技术类课程以应有的位置,而这两类课程在高中教育中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艺术类课程在我国高中教育中一直没有开设,直到1996年和2000年才开设,但仅限于音乐和美术。过去我们开设了劳动技术课,但劳动的成份多,技术的成份少,更谈不上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三是各学科之间缺少横向联系。软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社会发展也需要系统化、专门化的知识。我国高中教育强调了学科系统化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科间的联系与统整,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割裂,学生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不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课程结构反映了课程各部分和各要素的配合与组织,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课时的比例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一般而言,课程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要传递什么样的知识,即课程的知识构成。二是这些知识以怎样的方式来传递,即课程的形态结构。三是不同类型的课程形态,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时间分配,即课程的课时比例。

  当前,国际高中课程改革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体现,在课程的知识构成方面设置大的学习领域,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关系,并规定基本的高中毕业学分。

  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有如下一些特点:

  (1)、体现基础性,强调课程统整。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应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尽管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并不意味着不要统整,相反,为了体现基础性,必须强调学科科目之间的整合。这是本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

  高中新课程的基础性,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的精选上,新课程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增强了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结构推行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级结构,在学科之上,设置八大学习领域,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科目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例如,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涵盖了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的一部分,有利于这些科目的渗透和沟通。另外,新课程还设置了不少综合科目,如艺术、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这些科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科课程,而是联系学生经验、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综合课程。当然,由于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这极大压缩了科目之间整合的空问,为此,新课程特别强调科目内的整合,这主要是通过模块的综合来实现的。例如,历史三个必修模块都是综合的。

  (2)、体现选择性,突出多样化。

  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对学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如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既然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当尊重这种差异,不要搞一刀切。由于我国高中课程一直存在着单一性,造就的学生不断趋同,造成“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就像一个模子造出来的一样,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显然,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扬,在课程结构上必须提供可选择的、多样的课程。本次高中课改在这方面作了重要调整:首先,增加了选修的课程。如历史,增加到六个选修模块。这样实现了课程的可选择性和多样化。其次,提高了选修课的学分比例。过去的选修课在高中毕业会考中不作要求,新课程改革规定学生的最低毕业学分为144,其中,必修学分为116,占总学分的80.6%,选修学分为至少28,占毕业学分的19.4%。再次,新课程方案是用学分来对学生进行管理,选修课程通过学分而不是学时来保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选修课程而获得选修学分。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选修课程的灵活性。

  (3)、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和技术类课程。

  高中课程的均衡性服务于高中教育的基本目的。高中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不在于培养高中生某个专业特长与素养,而在于促进高中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课程具有均衡性,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

  考虑到高中教育的上述任务,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提高,这两个方面过去都是薄弱环节,重视设置艺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体现了课程结构均衡性的特点。

 

  3、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学科科目下设模块。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1)、学习领域。

  为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强化课程的整合,高中课程设置了八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为什么要设置学习领域?

  其一,能够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

  其二,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其三,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可避免学习科目过多现象。

  设置学习领域的一个根本目的,就在于加强科目间的整合。学习领域的构建是高中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举措。之所以叫领域,是因为各科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的门类包含多科知识。学习领域的构建从总体上保证了课程价值相近的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

  (2)、科目

  新课程的八个学习领域都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是各自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并体现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本次课改对原有高中科目作了新的调整,新增了技术和艺术科目,其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供课程上的支撑。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生选择。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特定的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议。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

  为什么设置模块?

  其一,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和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

  其二,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其三,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研修计划。

  设置模块是这次课改的亮点。以模块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其优势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体现了课程设置的新理念。模块的设置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并整合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经验而进行的,这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组织课程内容,更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相互联结。二是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介入开拓了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模块的设置而灵活地实施课程,为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也为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科技最新成果的介入开辟了道路,因为模块是相对独立的主题设计,改变了原来严密的知识体系。三是带来了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由于模块的设置,原来的一个学期被划分为二个学段,每学段10周,用来学习一个模块的内容,使教学组织方式更加灵活,也可带来学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

 

  4、高中新课程的设置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高一主要设置必修课,逐步增设选修课,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应保证必要的体育与艺术的活动时间,鼓励学生继续研修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安排总复习。

  高中必修课程学分总计为116,其中,语、数、外各有10个必修学分,思想政治有8个必修学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有6个必修学分,技术有8个学分,艺术有6个必修学分,体育与健康有11个必修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有15个必修学分,社会服务有2个必修学分,社会实践有6个必修学分。

  选修l至少要达到22个学分,选修ll至少要达到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学分,方可高中毕业。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

  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个模块36学时,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   张从军  根据培训资料整理编辑


  上一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
  下一篇: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