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析结果
系统分析的结果见下表:(略)
从社会、学校和学生角度比较六国技术课程的目标、方法和内容
虽然各国技术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各异,但还是可以找到共同特征。六国技术教育课程组成并无明显的互相矛盾之处,虽然设置的技术子科目各不相同,但也没有显著的差别。法国技术课程似乎特别关注计算机处理技术,将其作为技术课程的重点,然而其他国家则更加倾向于将计算机作为其他技术的一种工具。
这些国家技术教育的共同基本理论是有必要指导学生为进入一个充满变化的技术世界作准备。他们普遍强调技术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强调使学生对技术有鉴别力,成为见多识广的使用者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革新者。理解潜在的社会、伦理和环境问题同样被视为十分必要的。很显然,六国普遍赞成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技术学习。
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了解自然和了解人类怎样通过技术改变自然。人类被称之为目标定向的、有目的的、积极活动的动物,正是这样才构成了社会系统。学生必须在学校里学会如何作出合理而正当的选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完成学业后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成员。研究技术现象其实也是研究人类自己。换句话说,人们考虑过技术的本质和特性,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技术对他们自身所施加的影响。举例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应当学习设计、制作和评价。但是,人们并没有研究人类的大脑是怎样控制设计过程或者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这些过程中的手脑协调功能。
六、讨论
本文所选定的这六个国家各自处在自己国家技术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课程计划、实施进程以及课程结构各不相同。虽然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相距遥远,文化传统各有差异,但它们在课程目标、方法和内容方面却具有相同之处。
在目标方面,技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基本的课程目标。其他主要目标还包括理解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技术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和诸如设计、制作和评价、社会/道德/伦理思考、创新精神等具体技能的发展。使学生达到目标的主要方法是让他们投身于设计、分析、创造、革新、制作和评价的具体工作中去。在学习内容上,主要有系统和结构、技术和工业中的职业、安全习惯、人体工效学、设计、建筑技术、评价经验、技术发展的历史、问题解决策略、评估评价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六国技术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把它们列举完全是非常困难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在所有国家的技术课程中也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的话题。目前看来,前者更为普遍。
各个国家对技术的学习方法也大相径庭。一般说来,技术教育在小学阶段是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学习的,如手工课和科学课。因此,小学阶段的技术课大多由主课教师担任。这样比由专门的技术专家来担任教学更易于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不过,在英国这样一个已经有几年实际经验的国家,小学阶段的技术教育是作为单独的科目来教授的。一个系统性的辅助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们及时更新自己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技术教育通常由专业科目教师来担任教学。不过,各个国家都普遍强调不同学科之间、技术和社会之间的整合,至少从理论上是这样的。
鉴于技术教育并没有很长的历史,因此各个国家技术课程标准的差异也很大,从技术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英国到其他稍欠发达的国家,其差异程度不尽相同。虽然美国技术教育已经有几年的发展历史,但在小学阶段仍然鲜见技术课程。在这六个国家中,技术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最为发达,即使是在这个阶段,也仍然存在着很多必须克服的障碍,直到在实施现行课程时能充分意识到技术课程的目标和理想。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 根据培训学习班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