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农历甲辰年(龙)   十月十二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栏首页 - 专家讲堂 >> 正文
十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的成就分析与问题反思
更新日期:2015-12-27    作者:顾建军    编辑:admin    点击量:10106

十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的成就分析与问题反思

作者:顾建军

原载:2015年第2期《教育研究与实验》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整理审核

 

本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国民技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号:12YJA880030)的一部分。

 

 [ ] 肇始于新世纪初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成为新课改的亮点和难点之一。十年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使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性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技术教育元素,在有效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体系、不断挖掘以技术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技术教育价值结构、深入探索多元并举的技术课程开设模式与实施方式、大力建设技术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等方面形成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和重要性成就。与此同时,在如何塑造积极健康的技术课程文化、建立可持续的技术课程发展机制、优化技术课程实验推进的实施策略等方面亦留下了诸多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上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 普通高中 技术课程 实验 成就分析 问题反思

 

2004年秋季,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进行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技术课程作为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开始走进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为学生学习经历和素养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实验受到国家发展战略、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当代科技进步、专业教育支持、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实验路径选择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同当代任何一项影响时代变化的新技术在曲折和崎岖中崛起一样,也如同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工农运动在“好得很”和“糟得很”的争论中坎坷前行一样,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在经历一系列的争论、实践、彷徨、探索、反思中一路走来,留下了诸多课程实验的历史脚印。值此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肇始十年之际,谨对我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的主要成就与宏观问题作一思考,以求得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一、十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的成就分析

伴随着20045月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首批骨干教师培训、20049月后四省区实验省份关于普通高中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相关意见的陆续出台、200412月第一届全国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工作研讨会在海南省的召开,我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自此揭开序幕。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与教育领域富有改革追求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十年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尽管步履蹒跚,但还是一路前行、不断发展,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和重要性成就,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建构了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体系就其外在来说是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特性、当代公民素养的结构特性、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及其形态特性的集中体现,就其内在来说是技术学科内在逻辑、内容结构、实施方式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1.技术成为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八大领域之一,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为我国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诸多思想家、教育家如卢梭、欧文、赫胥黎、斯宾塞、凯兴斯泰纳、杜威、怀特海等几乎毫无例外地重视技术教育在现代教育改造中的重要作用,对技术教育的社会作用给予深刻的阐述。马克思也曾经把教育理解为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第三,技术教育”,并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学校里,实施理论的和实践的技术教育将占有重要地位”。[1]p218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及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技术教育也从原有的过于单一的技能取向向素养取向转变,成为“教育当代儿童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因此,很多国家不断强化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美国在2000年颁布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技术学习内容》;[2]英国将技术类课程列为中小学基础课程之一并伴有全国性学业水平测试;澳大利亚于2000年将技术列为中小学八大学习领域之一;俄罗斯也将技术作为1~11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与实验有效整合了技术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顺应了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公民素养结构的新要求、融入了世界中小学技术教育发展的新潮流,对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改变多年来课程结构中认知科目与技艺科目的失调、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失调现象,强化学生基于现实世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对提高全民族科学技术素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伟大的历史意义。[3]p1

2.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科目设置体现了我国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基本国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学习领域的基本内容结构。就中小学技术课程的科目设置而言,国际上有技术科目的综合设置、分科设置等不同设置方式,一般以综合设置为主。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都是综合设置技术课程,日本、韩国等的“技术与家政”也体现了综合形态的技术课程设置,而英国等则是分科设置。我国从现有的教育国情出发,采取了分科加综合的设置方式,“信息技术单列”体现了分科课程的设置理念,把包括设计技术(含技术制图、模型制作)、材料技术、加工技术、传统工艺、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建筑技术、农业技术、烹饪技术、制衣技术等其他各类技术归结为“通用技术”加以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综合课程的设置理念。前者的分科设置体现了对当代影响最为广泛、同时也是最易于实施的信息技术的高度重视,后者的综合设置又反映了当代技术水乳交融、不断综合与集成的重要特征,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科目结构。

3.必修内容和必修学分的确立,有效考虑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有技术学习经历的不确定性,对普通高中学生毕业时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技术素养具有保障作用。普通高中既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终端,对学生素养的结构化和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的技术意识、动手能力、体脑协调、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于此,很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设立了技术类的必修课程,如俄罗斯、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独立的技术课程,所规划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两方面内容,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实施,且强调学校自主开发、没有规定的学习内容的课程,故很多地区和地方在实施中更多关注于研究性学习,以致技术类课程尤其是基本的技术观念、技术规范、技术能力、技术态度等内容的学习严重缺失,一些地区和学校成为技术教育的“沙漠地带”,不少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技术文盲”。因此,在普通高中阶段,设置必修的技术学习内容和必修的技术课程学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缺乏基本的技术教育的学生来说具有某种“修补”意义,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技术素养、形成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保障功能和固化作用。也正因为此,信息技术科目的“信息技术基础”、通用技术科目的“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作为必修模块在学生的学习起点上和基础内容上作了充分的考虑,以寻求基础性、开放性和适应性三者的有机统一。

  上一篇: 高中通用技术教育的三重目标
  下一篇: 通用技术课程独特的课程特性与教育价值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