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月夜后未被唤醒 网友微博悼念
2014-02-11 来源: 人民网(北京)
昨晚十时许,持续关注中国玉兔号月球车动态的“NASA中文”在微博上评论,“玉兔本来就属于月球,现在算是到家了”,并附蜡烛图案示意悼念。
2月10日被认为是“玉兔”所在月球虹湾区结束月夜日子,上月25日宣布“啊……我坏掉了”的月球车被数亿网友期待在这天能够重新被“唤醒”。
据此前消息,玉兔号月球车原定设计寿命为三个月,自2013年12月15日与嫦娥三号分离成功在月球着陆后,截止2014年1月25日累计滚过100多米,其携带的探测仪器包括测月雷达、全景相机、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红外成像光谱仪采集到了“很多有用的数据”。
但是在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开始第二次月夜休眠的同时,玉兔号月球车却出现机构控制异常的情况。这个被网友称为“用生命卖萌”的月球车用拟人化口吻通过微博表示,“有些结构不太听话了,本来应该今早开始睡觉,但现在……师父们都在使劲想办法,不过,我还是有可能熬不过这个月夜了。”
当日,玉兔号月球车通过微博表示“师父们”仍在努力,自己也“不会放弃治疗”。它和网友分享了关于人类探测宇宙的历史,安慰并给大家点了一首名为“42”的歌曲后,任网友和NASA“兄弟”数日祈祷和鼓劲,至今没有更新。这一天正好是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的第42天。
有网友推测,“玉兔这次故障可能因为做动电机进了月尘,导致堵转,然后电流过大烧掉了主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间的通讯端口,而且连备份一起烧掉了。导致整个运动控制完全失效,也就是说整个玉兔都无法做任何机械运动了,包括升降桅杆,开关太阳能板,当然还有自身移动”。
对于“玉兔”能否被唤醒,网友认为“最好的情况”是虽然失去了部分仪器,但仍然具有移动能力,或许可以在着陆器主摄像机的帮助下导航继续在月面上行驶。
据了解,人类的探月征途从不平坦。1958年至今,全世界共进行130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开展59次,前苏联64次,中国3次,日本2次,欧航局、印度各1次。以上成功或基本成功67次,失败63次,成功率不到52%。
在“玉兔”之前,全世界只有前苏联成功发射、运行过两辆无人月球探测车。其中月球车1号于1970年11月17日在月面雨海地区着陆,此后工作了10个多月;月球车2号却只工作了4个月,而导火索则是一个看似偶然的故障。月球车2号在地面操控下驶入一个撞击坑考察岩石时,将坑壁上的月壤撞落到太阳电池板和散热器表面,导致供电骤减、车内过热,数日后与地面彻底失去了联系。
玉兔号月球车传来好消息:已被唤醒但问题还在
2014年02月13日 来源:网络综合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前一阵子让大家揪心不已,还有点小小伤感的“玉兔号”月球车传来了好消息。继上个月25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开始第二次月夜休眠的同时,玉兔号月球车却出现了机构控制异常情况。被网友们称作“用生命在卖萌”的玉兔号因为故障,而通过微博宣布“啊……我坏掉了”之后,2014年2月13日上午九点,玉兔号月球车基本上初步回到了休眠前的状态。
2月10日被认为是嫦娥三号所在月球虹湾区域结束月夜的日子,但是,玉兔号月球车在结束月夜的日子没有睡过来,正当大家都在为她哀伤时,过了二天后,她却又醒了过来,这真是大快人心了。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结构分系统方面有三大套机构,一套机构是帆板,主要负责玉兔号在月夜的收拢和展开以及再唤醒。还有一套是桅杆机构,它承担着一个天线四个相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机构在车体的正前方,是位于前方的机械臂。目前还不太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但是好消息是,玉兔号终于熬过了零下180摄氏度的月夜,而且已经醒过来了。
看来目前玉兔号虽然已经被唤醒,但是要想让它重新在月亮上欢蹦乱跳看来还需要一番努力,毕竟正如我们经常说的探月是人类最尖端的科技,永远一帆风顺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每一次成功和失败都能让我们对宇宙更加敬畏。不管怎么说,在这我们也祝福玉兔号。
“玉兔”寻找休眠点画面曝光:刨坑造“睡床”
“玉兔”号月球车和嫦娥三号着陆器的苏醒,标志着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地再次度过了一个漫漫月球之夜,也意味着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月夜生存技术。昨天,央视曝光了此前“玉兔”号在月球上寻找休眠点的画面,“小兔子”拖着两根长长的天线,头顶竖着照相机,前后左右转动起来灵活自如,认真探索的劲头十足。
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贾阳介绍说,不可缺少的月夜休眠,并不是“玉兔”号随便找个地方就行的,必须在月夜来临之前找到合适的位置进行休眠。在寻找第一个月夜休眠点时,科学家着实花了一番工夫。第一步是先通过相机找到适合休眠的地形区域,但走了十五米都没有找到符合休眠的地点。后来采用了一个策略,那就是通过右侧车轮刨土的方式,最终达到了休眠地形要求。
关注更多技术新闻请回到首页《通用技术网》点击《技术新闻》栏目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