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报道:
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 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6日17时53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12月6日17时47分,地面科技人员发出指令,嫦娥三号探测器器载变推力发动机成功点火,361秒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千米的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
近月制动是嫦娥三号飞行过程中一次关键的轨道控制。探测器飞临月球附近时,其相对速度高于月球逃逸速度,如不能有效减速制动,探测器将飞离月球,如果减速过大,探测器则将撞向月球。由于嫦娥三号的近月制动方式与嫦娥一号、二号不同,采用变推力的7500N发动机,只一次点火就实现环月圆轨道飞行,而嫦娥一号、二号都使用490N发动机通过点火制动才分步实现环月圆轨道飞行。而对这7500N的发动机的精准测控也就成为一个亮点和难点。
在嫦娥一号、二号实施近月制动的方式与这次嫦娥三号分步实施近月制动不同,嫦娥三号的制动使用我国自主新研制的器载发动机制动,它是采用一次制动的方式来达到目标轨道的控制策略,所以,任务风险和难度更大,对探测器控制能力和测控系统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探测器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协作攻关,突破了一系列设备研制和轨道控制难题,确保了近月制动圆满成功,为嫦娥三号最终实施月面着陆和巡视探测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关新闻:嫦娥三号飞行状态良好已具备近月制动条件
嫦娥三号探测器按照原定的计划已于2013年12月6日到达了月球附近,需要实施近月制动,完成一次“太空刹车”动作。
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专家吴学英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经过接连两次中途状态修正,目前,飞行状态良好。现在,嫦娥三号探测器已正常运行约110多个小时,飞行35万公里左右,具备近月制动的条件。
所谓近月制动,简单地说,就是当卫星或探测器飞行到月球附近时,相对月球的速度大于月球2.38公里/秒的逃逸速度,如果不减速,卫星或探测器将飞离月球。要实现绕月飞行,必须进行制动,将其飞行速度降低到月球逃逸速度以内,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近月制动是卫星或探测器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次轨道控制。
这次近月制动成功,为嫦娥三号在月面软着陆进行科学探测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表明我国对月球卫星和探测器进行精确测控的能力将大大增强,标志我国航天测控水平有了新突破。
吴学英:难点最关键在于精准,制动量如果少了,探测器会与月球擦肩而过,不能被月球捕获。如果制动量过大,探测器就会与月球相撞。所以近月制动最关键的就是精准,轨道要测得准、控制参数要计算得准、探测器也要执行得准,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失败。
嫦娥3号成功降落月球虹湾地区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晚,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约21时,嫦娥三号从距月面15千米处开始下降,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启反推力火箭悬停空中。之后,探测器自主扫描月面壁障,并于21时12分许缓缓降落在月面。继苏美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说,软着陆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就位探测的能力。着陆后,按照计划,“玉兔”月球车将驶离着陆器,在月面进行3个月的科学勘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
嫦娥三号还将在月球上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包括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利用极紫外相机对地球等离子体层进行观测、利用测月雷达对巡视路线上的月壳浅层结构厚度等进行剖面式观测等。
月球富含多种矿产资源,没有大气层的真空环境非常利于宇宙观测。科学家们相信,月球探索具有极大科学和经济价值,探月工程的许多新技术可在未来投入民用领域,提升社会整体科技水平。
嫦娥三号任务是人类重返月球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是继1976年苏联月球24号之后第一个在月球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人类已实施130次探月活动。
孙辉先认为,与上世纪美苏太空竞赛造成的探月高潮明显不同,新世纪人类重返月球更多是基于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中国探月工程是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登陆月球在文明古国中国还有另一层意义。月亮是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和想象空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流传千古。而嫦娥、玉兔和蟾宫的传说,更是让人们充满对“飞天揽月”的向往。
“除了科学探索,探月也是对传统文化和想象的回应。中国的探月工程将伴随美丽传说继续前行。”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