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临朐“红丝砚”
申报单位: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上石埠小学
项目简介
2012年9月,学校利用校内外资源优势,结合学生特点,在县电教站、临朐县红丝砚协会的指导下,成立了科技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405人的活动团队,利用校本课堂、节假日,积极开展科技探索实践活动。“探秘临朐红丝砚”科技实践活动,历时5个月,两校405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高,参与率达100%,家长满意度100%。组织学生深入农家调查约800余人次;采访村官及农户600余人次;发放宣传推介材料2000余件;收获科技小论文86篇;调查报告1200份;日记、心得体会2000余份。达到了该项科技实践活动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效益。
1、我们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队员们掌握了一些搜集、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了撰写科技实践活动报告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交往、协作分工的能力。
2、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通过考察、访谈、合作探究等活动,队员们大胆尝试、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而且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同时,在资源开采、加工、环保等方面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并得到落实,增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建立QQ群、网站来拓宽师生活动的时空范围,为师生进行跨区、跨校合作探究、交流开辟空间,从而提升了活动的实施水平。
这次实践活动,得到了临朐县教育局、县科协、翔韵红丝砚艺术馆、建国红丝石工作室以及广大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临朐电视台》、《潍坊教育》等媒体报道了我校“探秘临朐红丝砚”的科技实践活动,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家长也认为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且对传承民间传统文化起到了引领作用。但限于我们的能力和条件,我们的探究还欠深入,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继续开展好适合农村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
对城乡老人生活现状对比的调查
申报单位:“非常调查”小组
项目简介
本次活动是对城乡老人生活现状的对比调查,从而反映出城乡老人的生活差距,以及针对政府已颁布的关于此方面政策的不足之处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与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相接轨,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人谋求福利。
调查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一、前期工作确定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建立“非常调查”小组。各自分配工作,多方查找国家相关政策和国家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资料,再进行分类汇总,最后仔细研究和分析。制定调查计划。二、走访调查根据调查内容制作调查问卷。在县政府的帮助下缩小考察范围,经过多方面对比的实地调查,最终确定调查地点为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三角坝。活动初期进入典型农村老人家里进行访问调查,了解其生活概况,如一日三餐,居住环境,娱乐活动,儿女赡养情况,经济来源等方面。收集意见,记录相关数据。再到城市繁华地段选取长期在城市中生活的老年人作为第二阶段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整理两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三、结题宣传根据分析后的数据和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论文初步撰写。
在论文内容中,将所调查的城乡老人的部分资料制作成多个统计图,配以文字说明,更直观的反映出了城乡老人生活的差距,进而分析政府已有政策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改善意见和建议,达到调查目的。初稿完成后,对论文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节水减排生态道德教育创新探究与宣传实践活动
申报单位:贵州省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
项目简介
一、活动背景:结合生活中浪费水与水污染严重的现状,将保护水资源与生态道德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做好节水减排“创新探究与宣传活动。
二、活动内容主题:1:保护水资源生态道德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主題2:爱我家乡、保护母亲河——安顺贯城河水资源保护活动;主题3:从身边实验做起—践行节水减排的实践活动;主题4:保护水资源—节水减排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宣传活动及总结。
三、活动特点及创新点:(1)以学校环保创新、科技文化特色为基础,组织学生在校本课、研究性学习课、化学课、课外活动等课中开展一系列有关“水”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并将水资源保护相关的内容编入高中校本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2)以实验室为重要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探究和解决实验中的生态环保问题。(3)以本地贯城河、火电厂、污水处理厂等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解决方案,并结合我们能做到的去实施。(4)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及整合校内团委、校外科协、环保局等资源力量,在环境日,科技日等节日中,积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开展有利于生态道德及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及形式多样的征文比赛,并开展优秀生态班级、自愿者评比等活动。(5)组织本校的100多名师生在安顺市塔山广场社区和安顺二中开展两次“保护水资源——节水减排生态道德”宣传活动。(6)活动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及潜能,让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教师自行编写生态校本教材用于指导活动,并注重创新及科学方法和理念的传播,指导学生开展好生态道德创新活动。(7)设立“安顺二中废弃电池回收站”采用“绿色兑换”的方式,鼓励回收并在分类后加以创新利用。
四、活动成效: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人数多;2、成果显著,获奖项目多;3、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4、宣传活动富有特色性、创新性,教育性,宣传效果好。
干旱地区引进可食昆虫实用性调查
申报单位:新疆兵团第五师小学六(2)、(6)班“昆虫探究”活动小组
项目简介
新疆兵团第五师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总面积3983平方公里,这里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通讯便捷,交通便利,五师依托地缘优势,积极打造特色产业,通过多年努力,已初步建成优质棉、红提葡萄、食肉牛乳牛养殖等产业基地。近几年来,五师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开创了全师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位于农五师以北七公里处的八十四团引进黄粉虫养殖技术打造特色产业,引进的可食用昆虫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可食用昆虫对于边城孩子来说不是很熟悉,为此,我们六(2)班、六(6)班中队开展了“干旱地区引进可食昆虫实用性调查”实践活动,利用昆虫这一边城学生常见却陌生的东西作为平台,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了解黄粉虫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收集资料;学会关注周围的事物,学会感恩;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首先拟定了活动计划,成立了昆虫探究活动小组。其次让学生收集资料、分组实地调查、亲身体验,整理资料,并要求学生根据调查内容写出心得、日记、小作文、倡议书、填写各类调查表、资料卡、活动记录表、采访纪实表、设计制作了手抄报、科幻画、可食用昆虫健康档案、编制图片集锦等,最后进行资料汇总,装订成册、成果交流展示、结题总结表彰大会,撰写了调查全程报告。
长达一年的“干旱地区引进可食昆虫实用性调查”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第五师84团黄粉虫养殖厂的走访参观,初步了解到可食性昆虫,又在走访各大药店、楚天大酒店、中医院,畜牧局、商务局等部门后对博乐市及周边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以及生长特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懂得了人类社会要健康发展,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加强环保意识,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保持和人工养殖有机地结合,使可食用昆虫更多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以及饮食结构增添更多的绿色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