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初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创新发明 >> 正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工程学》作品《项目简介》
更新日期:2013-9-19    作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    编辑:admin    点击量:27776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作品《项目简介》

高中生作品

《工程学》部分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站长审核整理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按,本处将2013年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高中生的作品《项目简介》分成按“数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医学与健康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13个部分分别刊载。

高中生的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研究领域涵盖了许多学科知识,有一些研究工作的深入程度差不多到了专家级别,关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许多热点问题、环境问题、敏感问题等等,都在这些研究工作之中。许多研究成果已达到了很高的专业水准,可以从中看出这些中学生的知识面很宽广,有一些研究据介绍都是国内首创,研究很深入,综合素质好,不是那些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在这些项目的背后是这些研究者们花费的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是辅导员们倾注的心血与汗水,是师生独到创意的合作,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中少有的那份突破与执着,是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财富。如果没有对科学的热爱,如果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与教学,是不能出现这样的作品与创意的,感谢全国有这样一个供这些宠儿发挥的平台。

本部分是“工程学”部分,工程学部分是每年全国创新大赛作品中在上面所述的13个项目中最多的一个类型,也是省、市、县各级青少年创新大赛中作品最多的一个类型,因为它脱胎于多年以前的“三小”制作。而如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所涉及的内容形式多样,涉及的领域涵盖了中、小所学科目以及科目之外的一些知识,可以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发挥创意的一个大舞台。

本网在进行整理审核的时候,只作文字格式、标点符号、上下标和错别字处理,以及对所有文本的段落进行按文字意思重排,而对项目所涉及的内容不作修改,意思是说有可能因作者上传到网上的过程中因公式、代数式、化学分子式等会发生错误,本处就不作修改。因本网站长知识有限,不可能更正简介中个别学术性的术语与少量术语中上、下标的错误,敬请谅解。

《工程学》部分本次全国赛有87个作品。

 

全自动延时摄影旋转云台装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作者:李雨箫

辅导教师:张小雄  李玉华  毛远玉

 

项目简介

延时摄影是以一种较低的帧率拍下图像或者视频,然后用正常或者较快的速率播放画面的摄影技术。在一段延时摄影视频中,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被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自然界中如细胞分裂、卵的孵化、日蚀月蚀、云彩变幻、天文、地理、城市变化、城市生活、交通等多种题材的拍摄,经常采用延时摄影,以便积累科研资料。

设计二自由度旋转云台机构装置;单片机精确定时,控制两个步进电机实现二自由度旋转缓慢转动,根据需要可通过另一个步进电机控制摄影设备变焦环,实现镜头推拉效果;单片机精确定时,控制摄影设备快门的间隔按下;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等。本系统的硬件由旋转云台机构、单片机系统、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快门定时按下机构、输入输出模块等组成。

项目研究过程为:云台机构设计;步进电机伺服驱动控制设计;快门定时按下装置设计;变焦环转动控制装置。

项目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云台采用铝材料加工制成,齿轮采用标准件;主控芯片采用MCS-51型或AVR高性能芯片;键盘电路采用矩阵式;LCD液晶显示屏采用LCD1286;电机采用直流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电路采用专用驱动芯片;快门定时按下机构采用电磁铁装置;系统采用大容量锂电池供电,方便野外携带使用。

该项目的主要贡献:1)利用步进电机驱动云台作二自由度旋转,控制精确;(2)改变传统摄影方式,实现多种摄影创作构思;(3)多种辅助拍摄功能;(4)采用大容量锂电池供电,并可利用太阳能充电,方便野外摄影创作。通过调查及搜索,目前市场有少数产品上市,但价格相当昂贵,本作品的价格可以降至市场价格的10%左右,同时还带有多项辅助功能,其便利性优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

进一步完善该项目的设想:1)加入水平摄影轨道,并能使云台在轨道上缓慢行径,使镜头更具运动感;(2)加入垂直可升降轨道,实现延时移轴摄影。

 

红外热源搜救机器人的探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铁一中学

作者:叶振钧  朱星宇  刘玮廷

辅导教师:朱锦锋  莫寿  田周斌

 

项目简介

项目摘要:本项目通过利用红外测障传感器实现机器人对障碍物地避让,利用红外热释电传感器高效准确地检测到模拟人质(37摄氏度人体温度);机器人通过轮式与履带式的比较,选择履带式的机械结构设计,实现机器人在复杂地面下的通过能力与爬坡能力;优化策略与算法,高效实现机器人对人质的智能搜索。

课题研究背景:①近年来,地震灾害频频发生,许多人被埋于地震废墟之下。②搜救时难以发现被埋于地下的幸存者。③加上地形、地势等原因,搜救工作难导致效率非常低。

研究方法:①对比实验法:通过两台机器人的对比实验来比较机器人的优劣。②模拟测试:利用机器人比赛灭火场地,制作模拟地震废墟,进行实际应用测试。

设计思路:结构设计部分,采用履带式机器人和四轮式机器人两种方案做比较。程序设计部分,把废墟看成是一个迷宫,利用迷宫左手定则,即让机器人一直沿着左手边墙壁走迷宫,这样迷宫就相当于一个闭合的曲线图形,只要一直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前进,机器人就一定能走出迷宫。在行进过程中,利用电释热红外温度传感器搜索幸存者,发现幸存者后停车发出相应提示让搜救人员知道这里有幸存者;之后继续走迷宫,寻找其他幸存者。

研究过程:设计—搭建—程序编写—调试—实际应用测试,由浅入深,由概念到实践。

创新部分:①利用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提高对人体红外温度的灵敏检测。②利用传感器实现搜救机器人的自主运动,让机器人能在无法实现遥控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人质救援行动。③三角形履带运动方式与三维加速度计有结合判断出车体的姿态,调整运动方式。

完善设想:①更改材料将主控与传感器合成为一个三角形的车体,让其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②添加上蓝牙和摄像头,利用电脑等设备对机器人进行人工控制行进,提高对废墟的探索能力。

分工:叶振钧编写文档,刘玮廷查找资料,记录过程、绘图纸,朱星宇编写程序,机械结构。

 

活动式隧道灭火系统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門坊眾學校

作者:陈颂衡

辅导教师:赖俭飞

 

项目简介

1.研制了一种高效较低成本的隧道灭火系统;2.针对可能有系统误报的问题,采用了5路火焰探测器;3.为了降低成本,所以构思了一个动态灭火系统;4.利用模型模拟遇到火的时候,小车的移动;5.同时因为每个灭火装置都会移动,可以减小因一个部分的装置失灵而无法灭火;6.为了尽快到逹现场,所以决定每250米设置一个动态灭火器,并且会在短时间内到逹现场;7.整个系统都是透过单片机来控制的,也用了超声测距器来较正位置。

 

  上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计算机科学》作品《项目简介》
  下一篇: 2013全国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中《医学与健康学》作品《项目简介》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