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科学DV活动成功案例
《右江,揪心的崩岸》
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青少年利用DV技术手段记录亲历的事件,是基于一个探究影像拍摄课题,并在拍摄中提高科学素养和拍摄技术的活动。
《右江,揪心的崩岸》的孕育产生,与这种背景密切相关,该作品记述了2008年“黑格比”台风引发洪水后,右江出现了较为严重崩岸,作者发现这一现象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指导下进行实地拍摄、记录,并科学探究引起右江崩岸的原因及危害等,作者还在作品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科学态度发出“保护右江河岸,任重道远”的呼吁,吁请民众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表现了当代青少年关心环保、关爱环境的高尚品德。
参考:探究对象
科学DV作品可以把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天文、地理、气候、气象、生态、环境等自然科学现象和问题作为探究对象,也可以把安全、健康、防灾、减灾、交通、考古、工艺、美术、民族、文化等人文科学,甚至民俗庆典等社会科学的现象和问题作为探究对象。
参考:2006年郑州市科学DV活动总结
本土之光:首届郑州市青少年科学DV拍摄比赛透视
文广轩 王幸柳 黄广君 张艳燕
由郑州市科协、郑州市教育局于2006年联合举办的“首届郑州市青少年科学DV拍摄比赛”已经顺利落幕。虽然只是一次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探索性活动,反响却不小。首先,广大青少年报名就十分踊跃。比赛举办之初,组委会就收到79项拍摄方案,经市级评审委员会认真细致地评选,最终选出了20个优秀设计方案。被选出的这20项优秀设计方案如果能顺利拍摄完成,每项将获得500元的资助。在科学DV拍摄作品评审阶段,市级评审委员会从大量的参赛作品中评选出了49项优秀DV拍摄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0项,还评出了16个优秀组织单位和20名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并从一等奖作品中选出郑州市纬三路小学、河南省实验小学外国语分校、郑州市第四十二中学学生拍摄的5部科学DV作品寄往日本参加第5届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初选,其中河南省实验小学外国语分校的《蝈蝈的秘密》、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的《我做鸡妈妈》、《背着房子的旅行家——蜗牛》3部DV作品获得了第5届日本儿童科学影像节海外特别大奖。
首次举办这样的比赛就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让我们感到很欣慰。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他们是不是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呢?回顾这次比赛,我们思考了很多,说经验或教训似乎不太合适,只能说是些感想吧,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为以后举办这类活动提供参考。
这次49个获奖DV作品从形式上看,主要分4类:科学探究类、科学散记类、科普类和科学小实验类,这4类作品各有不同特点。科学探究类有明确的主题,拍摄了整个探究过程,结论明确,并有充分的材料支撑和严谨的分析;科学散记是用DV和文学性的语言表现某种科学现象,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科普类是对所拍摄对象某个方面的科学知识加以介绍;科学小实验是把某个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用DV的方式记录下来。比较而言,科学探究类有明显的科学性和教育性,适合用DV表达,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评奖结果看,60%以上的获奖作品都属这类作品。例如一等奖作品12部中就有11部属于科学探究类。科学散记类看起来比较难拍摄,因为它在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基础上,还要求有较强的艺术性,并且需要拍摄者有很好的文学功底,能将画面与文学语言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DV作品才会有很好的感染力。这类作品虽在获奖作品中只占10%左右,却给评委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如获得等奖的作品《小虾吃小鱼》就是一部较成功的科学散记类作品,作品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配合了画面内容,优美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相得益彰。作品虽然只是一般的观察过程的记录,但作者选择与一般人印象中“小鱼吃虾”不一样的题材,表现了大自然似乎非常规的生物链,并且把教育性与艺术性结合得非常自然,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两类作品在获奖作品中分别占10%和40%左右,由于这两类拍摄方案本身有局限性,很难将科学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结合得很好,作品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这两类作品只能在二三等奖中占据很小的席位。
透过作品,我们可以发现:
中小学生掌握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得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并用它来处理实际问题。我们发现,这次比赛中不同年龄的学生选题差异很大,完成的结果也有很大不同。小学生更关注些有趣的动植物,如知了、蝈蝈、蜜蜂、小鸡、蜘蛛、蜗牛、鸽子、树叶、大蒜、西红柿等,希望从观察这些实体动植物中得到收获。他们更注重科学形象思维,选题的任务是具体的。而中学生则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一定难度和思辨性的选题,如《鸟•人》、《中原区野菜资源现状调查与研究》、《植物克隆的奥秘》等,希望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他们更注重科学逻辑思维,他们选择的任务更抽象,一般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选题不同与学生的兴趣有关,也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有关。从最终完成情况看,小学生作品完成得更好。在12个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中,有9个是小学生的作品,这些作品都符合青少年科学DV强调的“用DV拍摄观察到的科学现象”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性材料这要求。中学生获奖作品偏少,主要原因与选题较抽象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仅有对科学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眼高手低,忽略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来处理问题,不事先考虑选题是否适合用DV来表达,就很难做出很好的作品。所以我们认为,今后在引导青少年保持对科学的兴趣的同时,还应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并应用它来处理实际问题。
坚强的意志源于研究很重要。有人说科学需要兴趣,但是我们发现意志力在完成科学DV作品的过程中似乎更为重要。在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学生要耗费大量的休息时间来拍摄制作DV作品,在这过程中可能会走错路,可能会推倒重来,这时仅靠兴趣显然是不够的。《蝈蝈的秘密》的小作者拍摄了八九十分钟的素材,最终只剪辑制作出七八分钟的DV作品;《蜜蜂的研究》作者为完成实验和拍摄,甚至把胳膊伸出去让蜜蜂蜇。这些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如果学生本人没有韧性,即使能完成任务,恐怕也很难做到精益求精。虽然兴趣可以激发人们去做出伟大的科学研究,但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做支柱,任何兴趣都最终将游离飘移。获奖作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小作者对科学的热情,还看到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所以我们认为科学DV比赛不仅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究兴趣,还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另外,严谨的科学态度还须加强。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科学观察和科学形象思维能力都不错,但制作出来的DV作品背景音乐与解说的声音却不协调。虽然可以说这是技术上的瑕疵,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还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索科学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的科学真理,不仅需要热情和意志,还需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探索的过程中,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失败。科学DV比赛看起来简单,但也能反映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从中也可以看出,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还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开展科学DV拍摄活动的目的是引导青少年“随时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用科学的思维分析身边的科学问题,用精炼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科学见解,用DV记录全过程”,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如果这项工作能坚持做下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培养出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那样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附这次科学DV50个作品名称:
1.摆“八卦阵”的蜘蛛/1
2.蝴蝶的姊妹——蛾子/2
3.好斗的田园歌星——蟋蟀/4
4.伟大的建筑家河狸/6
5.寄居蟹/8
6.家蚕/10
7.蚂蚁的故事/12
8.勤劳的蜜蜂/15
9.有趣的七星瓢虫/18
10.推粪球的蜣螂/20
11.空中飞行家——蜻蜓/23
12.大刀手——螳螂/25
13.一闪一闪的萤火虫/28
14.仿生学的几个实例/30
15.探索防御策略/33
16.向日葵/34
17.会翻身的植物/35
18.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6
19.植物种子的传播/38
20.谁偷走了地窖里的氧气/40
21.水葫芦到底是福还是祸呢/42
22.王莲托起大跨度的建筑/45
23.你被传染病俘虏了吗/46
24.细菌与现实生活/48
25.饮食健康讨论/50
26.星空漫想/52
27.有趣的大气现象/55
28.探究四季变化/57
29.地质遗迹/59
30.核能发电/61
31.天上为什么会下酸雨/63
32.泥石流/65
33.火山喷发/66
34.自然灾害/68
35.锁由心生——锁的故事/72
36.电磁波/74
37.彩虹的色彩与产生的条件/76
38.交通工具的发展/78
39.胶体溶液的丁达尔现象/80
40.人工降雨/81
41.水的张力现象/83
42.计算机中的数学/85
43.学习数学的意义/87
44.关于网络的故事/90
45.有趣的酸碱度实验/91
46.面点是如何制成的/93
47.奇妙的聚合物/95
48.杂货袋:纸的,还是塑料的/97
49.寻找可再生能源/99
50.大坝如何影响环境/101
51.掩埋式垃圾处理场揭秘/102
52.秸秆的再利用/104
53.城市热岛效应/106
54.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108
参考文献/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