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日 制 普 通 高 中
技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之七:内容标准(必修1)
四、内容标准
技术与设计I
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主动力之一,设计又往往是技术发展的关键。 对设计过程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认识技术的本质,形成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与设计I”将使学生对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知道怎样进行设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为将来进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设计的交流与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本模块的各个主题应该融汇贯通,不能机械割裂,特别是“技术及其性质”这个主题的基本思想应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始终;在各种基本技术概念和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不要死记硬背概念,不要机械理解过程,要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交流和评价既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功地完成设计的途径、方法和保证, 应贯穿于设计教学的全过程。
本模块由4个主题组成:

(一)技术及其性质
1.内容标准
(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例1 人为了能像鸟一样飞翔,发明了飞机。
例2 由于需求不同,人类设计制造了不同的交通工具。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例1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例2 一个工厂要提高生产率,就需要对设备和工艺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3)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例 每一种新型汽车的诞生都要经过工程师们精心的设计。
(4)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例1 电视机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例2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产生促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
例3 农药保证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它的不当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5)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例1 建造一座桥梁必须具有力学、地质学、气象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例2 产品促销广告的设计和制作需要文学、艺术、传播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6)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2.活动建议
(1)通过调查工业或农业中某项技术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发明和革新的价值。
(2)调查并讨论互联网、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等新技术可能造成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3)模拟一个产品的专利申请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