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十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江苏版本 - 必修1教案 >> 正文
一、发现问题(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更新日期:2012-3-31    作者:网络综合    编辑:admin    点击量:11144

二、协作探究: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小组讨论: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把它们写下来,看哪组提的又多又好。记录下:

 

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1

2

3

4

5

……

 

2、协助探究:

就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其中一个物品,采用询问法,就其使用情况设计一个询问提纲,通过对同学们的询问,发现更多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办法,记录下

 

发现的问题

试图解决的办法

1

 

2

 

3

 

4

 

5

 

6

 

7

 

……

 

 

3、内容延伸: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有哪些?

案例1:鲁班由手被草的叶缘划破这一现象产生联想,进而发明了锯子。

小结:发现问题的途径:(                           

 

案例2: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首先发现。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苯地结构成了十九世纪的一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当时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为了探究谜底,凯库勒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起来就忘记了休息,黑板、地板、笔记本,甚至墙壁上,到处都是他写下的化学结构式,但是一直没有结果。直到有一天,凯库勒苦思冥想,他长期以来一直想把苯分子的结构式表达出来。他想着想着,困倦了,几乎要昏昏入睡。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他被这奇异的梦惊醒了。这珍贵的一刹那梦境,给他带来了启示: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苯分子用一个六角形的环状结构来表示不是很好吗?在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上,凯库勒报告了自己发现苯环结构的经过,开玩笑地对人们说:“先生们,让我们学会做梦吧”凯库勒抓住这梦中的一闪念,迅即解决了这长期困扰他的问题,从而对有机化学理论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成为灵感促成发明的著名事例。

有人为了更形象的描述苯地环状结构,还用蛇环和猴环图描述苯的环状结构

从此,苯分子C6H6有了一种固定的权威性的表述方法。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凯库勒认为苯环结构是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环内碳碳单键双键交替如图:

苯的凯库勒式: 

苯环结构苯的凯库勒式

小结:发现问题的途径:(                                

案例3:日本的本田公司就很推崇“抓住问题,追问到底”。比如,某台机器突然不动了,他们就采用追问到底来解决。“机器为什么不动了?”-保险丝断了。――为什么保险会断?――超负荷,电流过大――为什么超负荷?――轴承润滑不好――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好?――吸不上润滑油。――为什么吸不上油?――油泵严重磨损――为什么会磨损?――是因为没有装过滤器进入了铁屑。问题到此,也就解决了。应该给油泵装过滤器。

小结:发现问题的途径:(                                

 

你觉得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有哪些?

 

本资源为“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 ”独家发布。

转载申明

本网为免费通用技术网,本站独创内容,未经本网授权,任何个人、企业、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转载、转贴或者以其他方式复制用于商业目的。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上所有内容,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 用于商业目的的必事先经过本网同意;

(2) 非用于商业目的的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作为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原则上也须经本网同意。

(3)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

(4)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所有内容须注明“转自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字样。

未经同意转载,一经发现,法律追究。


  上一篇: 一、发现问题(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下一篇: 一、发现问题(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