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案例引入 |
1、多媒体课件展示书写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鹅毛笔→蘸水钢笔→蓄水钢笔→圆珠笔。
2、课件展示人类交通工具,车的发展历程,马车→蒸汽汽车→内燃汽车→现代汽车。
提问1:技术世界是丰富多彩且不断变化,而这一切离不开设计,那么什么是设计呢?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提问2:这两个案例中,设计对技术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价值呢? |
观看课件案例展示。
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
小组之间相互探讨,教师适时引导得出结论。 |
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入本课。明确设计的概念,探讨案例中设计对技术发展的价值。 |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
1、设计是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小组合作探究:设计促进技术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想到哪些?
(如自行车的发展历程,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最后展示自行车模型。)
案例分析1:(课前下发案例资料)环保餐具的设计
小组讨论:设计在技术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提问3:是什么赋予环保餐具新的品质?
3、设计能够促进技术的革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技术和设计的关系,课件展示。 |
运用小组力量,发挥团体作用,思考探究任务,集思广益。
学生自主阅读案例1,小组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
学生小结 |
用活生生的案例来说明技术和设计是不可分割的,运用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和团队协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寻问题的根源。 |
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
阅读案例2:达·芬奇的飞行器
提问4:达·芬奇的飞行器飞上天了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当时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设计要求。指出技术是设计的平台。
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案例说明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了影响呢?
(如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手摇电话机→现代可视电话机;
砖头式的手机→现代小巧玲珑、功能齐备的手机等;课件同步展示图片,最后展示实物手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等)
师生共同总结出: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阅读案例3:灯具。教师课件展示灯具发展的图片。实物展示:台灯。
提问5:请同学们大胆设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灯具的设计还将会有什么新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看法给予鼓励和恰当评价,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师生共同总结: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课件展示: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 |
学生自主阅读案例2,思考提问4。
小组进行探讨,尝试举例并说明产生的影响。
学生阅读案例3
学生发表意见想法。
|
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联系生活学习例举出具有相同特点的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具有发散式思维的发言,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
设计的丰富内涵 |
师:设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有,衣服、鞋子、桌子、电视机、发饰、房屋等等都需要我们设计,在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主要指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课件同时展示所述的这些设计图片)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要体现它的使用价值,而且体现出技术的美丽,艺术的风采。本书所讲的设计是指技术产品设计。 |
观看课件展出有关设计的图片。了解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能归纳出:有些产品的设计既考虑到它实用的价值,也考虑到美观的要求。 |
采用讲述、图片展示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设计的内涵。通过图片思考这些设计作品体现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
马上行动 |
请尝试归纳出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的侧重点。
技术设计:功能、结构、材料、工艺、使用寿命、环保等
艺术设计:色彩、造型、视觉感受、线条等 |
对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的侧重点进行总结并填空。 |
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根据已有经验判断。 |
课堂练习 |
试分析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课件展示资料。)
1、“隐形篱笆”
(设计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2、激光唱片
(技术的进步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
学生阅读相关文字资料,分析案例中所体现的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
旨在加深学生对技术与设计关系的认识。 |
课堂总结 |
1、请你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你还想学习有关技术和设计方面的哪些知识? |
发表见解 |
巩固课堂所学,听取学生意见,便于开展后续课堂教学。 |
九、板书设计
一、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二、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
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三、设计的丰富内涵
1、技术设计:功能、结构、材料、工艺、使用寿命、环保等
2、艺术设计:色彩、造型、视觉感受、线条等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运用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设置任务等方式进行了教学,学生在一种和谐、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讨论学习,能够根据老师设定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能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在教学中我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绝大多数学生都给予了回应,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知道这些学生在跟我一同思考,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技术和设计的辨证关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将一堂看似乏味的理论课进行的有声有色。
在本节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有:1、在教学中应注重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获,激发所有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针对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还要继续不断改进,必须多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争取打造出高质量的精品课。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贴近日常生活,旨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课程。需要不断的寻求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结合课本所讲来实施教学。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案例中能够找到自己熟知的信息,通过课堂上的师生探究讨论,进一步升华这些信息,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将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贴的更近,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更容易开展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要注意在案例中寻求突破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对其进行适时点评,从心理上给予学生鼓舞,逐步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也要从网络和生活中收集相关的资料来辅助课堂教学,让通用技术的课堂也能有血有肉,成为一门学生愿学、乐学、爱学的课程。
本资源为“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 ”独家发布。
转载申明
本网为免费通用技术网,本站独创内容,未经本网授权,任何个人、企业、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转载、转贴或者以其他方式复制用于商业目的。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上所有内容,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 用于商业目的的必事先经过本网同意;
(2) 非用于商业目的的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作为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原则上也须经本网同意。
(3)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
(4)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所有内容须注明“转自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字样。
未经同意转载,一经发现,法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