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114年889个诺奖得主:四成“产自”美国
2014年10月
2014年的诺贝尔奖已经落幕。在诺贝尔奖中,以获奖时的所在国计,114年来共有54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过诺奖得主;如果以诺奖得主的出生地计,产生过诺奖得主的国家则多达74个。国际间的人员流动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之一(已消失的国家计入其继承国,如部分苏联获奖者计入俄罗斯)。
自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用其遗产设立诺贝尔奖114年漫长历史以来,诺贝尔奖已向860个个人和22个机构颁发了889块诺贝尔奖章。无论是按获奖者出生地还是获奖时所在国计算,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获奖人数均稳居前四,如诺奖的四个“常任理事国”。其中生于美国的诺奖得主达到267位,获奖时在美国工作的得主更是高达365位。
而对于年龄来说,要活到多少岁才有机会跨过诺奖的门槛?要拿诺贝尔奖,还得“活得够久”。虽然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新晋得主马拉拉把最低年龄刷新到了17岁,但据统计,诺贝尔奖的平均获奖年龄已高达59岁。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年龄“门槛”高达67.2岁,意味着可能要等到退休。
纵观诺贝尔奖,女性得到一个诺贝尔奖却是很难的,几乎就是一部男性获奖史,女性获奖者仅占获奖总人数的5.3%。也就是说,几乎每20个获奖者当中,才会出现一个女性获奖者。114年历史上只有36个年份出现了女性获奖者,1912-1925年以及1948-1962年两个时期,女性获奖者分别消失了14年和15年之久。尽管2004年以后女性获奖者数量有轻微回升,但性别比例仍然高度畸形。
“生理学或医学”得奖者最多,仅有两名女性得主。
诺贝尔获奖数
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今一共颁发108次。47次由一位科学家独享,31次由两人共享,30次由三人共享。
居里夫人家3人获奖。
诺贝尔化学奖一共颁发106次,114年间共有169名科学家获奖,其中,63位科学家曾独享,22次由两人共享,21次由三人共享。
生理学或医学奖华人没得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共颁发105次,至今114年间共有207名科学家获奖,其中38位科学家曾独享,32次由两人共享,35次由三人共享。历史上从未有人两次获得过该奖项,而华人科学家亦从未获得过该奖。
1/4用英语写作
诺贝尔文学奖114年间已经颁发了107次,共有111名得主。除1904、1917、1966和1974年4次出现两人分享文学奖,此后文学奖再无共享之说。瑞典人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是唯一去世后被追授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1931年)。获奖者总共使用了25种语言写作。
刷新最年轻获奖者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为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学生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她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和平奖只颁发了95次。和平奖也是诺奖唯一可能颁发给机构的奖项,114年来除103位个人外还有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等22家机构获奖。前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是唯一去世后被追授和平奖者(1961年飞机失事,因公殉职)。
得主平均年龄最大
诺贝尔学经济学奖只有45年历史,但它从未中断过。45年来,经济学奖授予了75名学者,华人学者始终与此无缘。经济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诺奖中“门槛”最高的,统计显示该奖得主的平均寿命特别高,超过了86岁。
外籍诺奖得主的中国缘
根岸英一(日籍科学家,2010年化学奖得主),1935年生于吉林长春。他在美国执教常为中国学生提供奖学金,其课题组80%以上的学生来自中国。
赛珍珠(美籍旅华作家,1938年文学奖得主),中文是其母语之一,曾长期在江浙一带教书,其代表作《大地》以安徽宿县为素材。
沃尔特·布喇顿(美国物理学家,1956年物理学奖得主),1902年生于福建厦门。
埃德蒙·费希尔(美国籍生物化学家,199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20年生于上海,7岁离开中国。
中村修二(日裔美籍科学家,2014年物理学奖得主),广东引进的“氮化物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去年还得到400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资助。
诺贝尔化学奖趣闻
截止到2014年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一共颁出了106次,获奖人数一共是169人,其中有63次是单独一人获奖,22次是两人共同获得,其中一次是夫妻俩同时获奖。从1901年至今,该奖有8年因故停发(1916-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1942年)。
关注更多技术新闻请回到首页《通用技术网》点击《技术新闻》栏目查看
本资源为“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 ”独家发布。
转载申明
本网为免费通用技术网,本站独创内容,未经本网授权,任何个人、企业、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转载、转贴或者以其他方式复制用于商业目的。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上所有内容,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 用于商业目的的必事先经过本网同意;
(2) 非用于商业目的的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作为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原则上也须经本网同意。
(3)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
(4)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所有内容须注明“转自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字样。
未经同意转载,一经发现,法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