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初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情系教育 >> 正文
学校,你为何埋葬了教师的才华
更新日期:2013-2-23    作者:徐永生    编辑:admin    点击量:3657

3.管理者浓厚的“官本位”意识,霸道、专横的长官作风,严酷、森严的等级制度,大一统的层级式管理体制,严重限制了教师个性的张扬和才华的凸现,禁锢了教师的精神创造活动。

学校是传承文明、铸造英才的“桃源”,她应该远离官场和世俗气息。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基层教育单位都依据所在行政区级别的高低被硬性划定了行政级别,学校也不例外。譬如,该学校是正县级,那么校长即是正县级领导。以下的依此类推:副校长为副县级;主任、副主任分别为科级、副科级;教研组长为股级干部;一般教师不在级。如此一来,学校大大小小在级别的头头脑脑几十个,他们整体构成了该学校的“统治阶层”。而且,不同级别的“官僚”分别被赋予了大小不同的权力,享受着不同级别的特殊待遇,等级森严,权限分明,不能逾越或错乱。其中,校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学校的教育管理、财产管理、干部的选调和任免、教师的选用等权力于一身,而且对任何重大事务均具有绝对的决断权,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也干预不得(实际上绝大多数学校的“职工代表大会”、“工会”本来就是“空架子”,有名无实)。正因为这样,大多学校均有腐朽的官场气息。校长们“官本位”意识都很浓,在内心深处时刻凸现着这样一种思想:我是什么级别的干部,我具有什么权力,应该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上级派我来是管理这所学校的,任何人只能唯命是从,不能拂逆。因此在学校管理上唯我独尊、独断专行、拒绝劝谏,别人稍有意见或拂逆之举,就会招来雷霆之怒,甚至遭到打击报复。民主只是口号,说说而已,大多数学校是没有什么民主可言的。在此影响下,即便是那些小“主任”一类的小“官僚”,受此风气的浸染,也颇有当官的“派头”:对教师吹胡子瞪眼、不正眼看——因为你是没“级别”、没“本事”的“底层人”,对上司溜须拍马、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因为对方是高“级别”的领导,左右着我官职的升降和利益的获得。无怪乎一些人说:“到一所学校,不用人介绍,就马上分辨出谁是领导——做领导的‘官派头’、‘牛’气十足,一眼就能看出来。”一般教师即便是你教学成绩再突出、获得的荣誉再高(即便你是有名望的名师),也不过是一介“布衣百姓”而已,没人看重你。“官”位升值,专业技术贬价。于是,一些原本敝屣官场、远离世俗、埋头致力于钻研业务的教师也终究耐不住“寂寞”,放弃了自己的清高和“研究”,转而追求“为官”。于是“跑官”、“要官”、“买官”的一时蔚然成风。能跑到官的被人视为“能人”、“有本事”,一心搞专业的则被视为“书呆子”、“笨蛋”。试想,在这样的氛围中,能有多少人还有心思钻研业务、搞科研呢?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繁多的教师管理措施、制度和条例,例如,《关于教职工出勤的奖罚制度》、《关于加强教职工坐班的管理措施》、《教职工请假制度》、《教师上课的管理制度》、《教师作业批改的管理条例》、《教师教案管理制度》、《教师听课和教研的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职工言行的措施》等等。这些名目繁多、近乎残酷的条例、制度,像一条条无情的绳索,从各个层次、不同方向延伸出来,将教师束缚得死死的(即便是上课和听课也有人督促、检查)。教师没有精神的和人身的自由,没有做人的尊严,没有任何“驰骋想象”的空间,不能有任何的怨言和反抗,一个个只有把自己内心的欲望和诉求紧紧封闭起来,像奴隶一样机械而又麻木地“干活”,稍有不满和反抗,就遭到严重的“挞伐”。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民主意识被压抑了,思想被禁锢了,人身自由没有了,学术研究和创造的激情消退了,教育者的个性消磨了,教育才华泯灭了,于是,人走向了平庸。

 

4.繁重的课时、不适当的无休止的坐班、违背科学规律的名目繁多的考试,使教师疲于应付,难以在专业成长、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

众所周知,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课时负担异常繁重,其中以高中教师为最,绝大多数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所在的学校是豫中的一所普通的地市级示范高中(地处县城),我教的是语文课,课时最多的时候,是教三个毕业班的语文课,周一至周五上18节课,周日上6节,另外每周还有6节辅导课,周课时量竟达30节,平均每天6节课。同时,我还担任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除了管理班级繁多的事务、应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检查外,还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校方规定的“班主任一天‘八到’”制度(早操到、早自习到、上午第一节上课前到、课间操到、下午第一节上课前到、自习课到、晚自习到、晚寝到)。繁重的工作,把我折腾得精疲力尽、死去活来,有时甚至连吃饭、睡觉(实际上,每天一般只能休息约五个小时)的空都没有。除此之外,还要按校方的规定坐班。现在,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实行了教师集体“坐班”制度:除了上课时间外,学校要求教师都一律以年级组或学科组为单位实行集体备课、批改作业、研究问题。坐班时间一般是上午八点半至十一点半,下午是两点半至五点,有的还要求晚上七点至九点也要坐班(周一至周五)。学校每节课派人对教师的“坐班”情况进行检查,作为期末考评教师的出勤情况的依据之一。对教师的“坐班”请假次数也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超过规定的次数,则视为缺勤;即使在坐班时间外出查阅资料、找学生座谈、办私事,也要提前交代一下,搞不好就按缺勤对待。“坐班”的办公室一般容纳三十至五十人,人多,话多,事也多,真正潜心备课的人不多(实际上你也很难有清静时间坐下来认真备课),相当一部分老师白天“坐班”一无所得,晚上回家熬夜备课。另外,学校的考试不断,周考、旬考、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个接一个,每次考试后,算成绩、定名次,开总结会:优者表扬,劣者点名批评。如此,把老师们都搞得战战兢兢、神经兮兮,唯恐被勒令下岗,所以总是不惜时间和精力加班、加点、加课,想方设法把成绩搞上去。面对这样一个教育生态环境,教师只有穷尽心力和时间,疲于应付,焉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专业成长、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方面?即便是有些有理想和抱负的教师,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折腾”,时间一长,就会消退了志向,变得麻木起来,开始走向平庸。

 

当然,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些,诸如学校庸俗的娱乐文化的流行,碌碌无为、崇尚平庸的人生观的传播,社会上不良思想(尤其是“经济意识”)和风气(尤其是贪污、腐败)对学校的渗透和浸渍,教师之间不健康的关系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171513-1.htm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


  上一篇: 你无法把香蕉皮骂进垃圾桶
  下一篇: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及其他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