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来自于宽松与自由
《福建教育:中学版》 2011年第5期
许锡良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按:本文很有特色,本身就是一种言论自由,能骂阵伟人,能骂阵名人,也是一种学术自由。
世界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其《九十初度谈数学》一文中曾经说:“世界上最要紧的是自由。顶有出息的小孩,很少是父母管出来的。小孩有能力、有机会,自然能发展,你管凶了,那就糟了。我年轻时出来,家里向来都没管过,也没出过钱。”“真正的天才是自己蹦出来的。真正好的工作,第一流的工作,是一个人做出来的。一个人的创见是自己努力和灵感的结晶,很少是和一群人讨论的结果。有时候,一个人忽然一下子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想法。你有了这个很好的想法,有时候不见得当时就知道,也许要等多少年之后,才发现这个方法的绝妙之处。”
这些话应该是一个数学大师的经验之谈。因为陈省身先生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
由这段话,我们可以重新理解,为什么北宋的王安石会有《伤仲永》一文,为什么那样的一个天才,最后会“泯然众人矣”?当然王安石并没有认真分析这里的原因。他只是客观地记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其实,这里是可以找到科学根据的。但是,这样的告诫,这样的历史故事,在中国,总是不被重视,因此,类似的神童覆灭的故事,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神州大地上。三十多年前,为了大干快上,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中国科技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了第一批少年天才,用专门哺养的办法,来培养这些天分特别高的孩子,可是不幸的是,现在看来,也几乎是全军覆灭了。如果不说全军覆灭,至少与当初的社会期望值相比,相差也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在这一批天才少年儿童中,没有一个成为学界领军式的人物。
“世界上最要紧的是自由。”陈省身先生的这句话,应该是最好的注释。人,特别是天才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就是自由的环境。这也是世界一流大学,无不遵循“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大学精神传统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学术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发展,也只有这样,各种各类的人才,才能够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够人才辈出。
可惜的是,中国的教育到目前为止,都是在做与此完全相反的事情。学校越来越监狱化,越来越集中化。孩子的天性与个性都遭受到了空前的毁灭性的摧残与打击。整个社会,从政府到学校,再到家庭,无不在摧毁孩子的天性方面不遗余力,形成合力。越来越多的父母出于无知,把自己的孩子源源不断地送到集中营式的魔鬼训练基地。有的因此而丧命,即使没有丧命的,也已经身心备受摧残。
一说到教育,中国式的传统教育总是越严越好,并且说什么严师出高徒。而所谓严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原则,动辄体罚。在大学里,则被理解为严格控制,多方限制,让年青人动弹不得,没有主体意识,也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使读到博士阶段仍然没有自主研究的自由空间。许多博士生一进来,一年到头都是在围绕着导师的所谓“课题”转。既不能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不能够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自己喜欢的偏偏不能够做,而不喜欢的当成任务偏要你去完成。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对人的天赋的一种摧残方式。当一个人失去自由与自主的时候,他就不可能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而只能够是一个工具性的人。人的本质是富有创造力的,但是一经化成工具人,他就不可能创造。
人处于创造状态是一种高峰体验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一个处于学习的忘我境界,常常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废寝忘食。因此,要说在这样的状态是一种刻苦耐劳的状态是不客观的。一个人如果处于这样的学习状态,他的精神意志力会被降到最低限度,而一种愉悦的状态会得到充分的体验。西方的教育常常强调一个人要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有让自己痴迷的问题,其道理就在这里。有问题是前提,然后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寻找资料,探索答案,找出一个所以然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必要的引导,但是,却不能够随便干扰。因此,我们可以考察到,西方国家的学校,即使是小学,也不是像我们这样强调什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而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知识在问题面前才显得有价值。所学到的知识不一定要非常系统,但是,一定要在问题中产生。所谓知识,只有在心中存在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所运用到的知识,才是活知识,才会在自己的生命中扎根,而且才会成为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这里那个知识即使被记住,也不是因为简单重复记忆与反复训练的结果,而是因为某一个问题恰巧运用到了这个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有一个应用场合,而且所有的知识都是因为曾经有一个让人痴迷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个知识才被发现出来的。因此,与其把这些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不如把发现知识后面的那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来。一个学生如果自己学会了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所受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这样一来,就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自己,宽松自由的环境很重要。充足的资料,富有探索气氛的环境,教师的点化,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就非常重要。人的求知欲是从得到满足的那一刻开始不断地被扩大的。人的天性中,有不断追问的本性,善于提问的人,问题越来越多,总有思考不完的问题。大脑的神经元随着这些问题与知识的接通,而产生类似核爆炸式的能量反应。人的大脑有无穷的潜力,但是,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予涵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