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控制与设计
我国古代有一种靠风力来推动的风磨,当风力强的时候,磨盘就转得快,当风力弱的时候,磨盘就转得慢。那么,怎样才能根据风力的大小,往磨盘上添加谷物呢?对此,人们设计了一个漏斗:当风力转动慢的时候,这个漏斗会自动地缩小漏口,使少量的谷物流进磨盘;当风磨转动快的时候,这个漏斗就会自动地张大漏口,让较多的谷物流进磨盘。
这个巧妙的漏斗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古老的控制装置,体现了人们认识并利用控制现象的久远。事实上,控制并不是人类的天外来客,它渗透在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控制、善于控制,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一、控制的手段与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控制的含义。
2.了解控制的手段。
3.理解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1、控制的手段
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具有多样性。例如,一棵树可能因为某种原因结不出果实,也可能硕果累累,而且果实可以有大有小,或酸或甜;降落的雨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也可以供人们冲洗物品,还可以发电,但也可能流入江河,甚至有可能引起洪涝灾害。
马上行动
指出下列事物发展与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鱼塘: 、 、 。
成熟的西瓜: 、 、 。
流行性病毒: 、 、 。
事物的发展结果可能是人们预先期望的,也可能与预期的目标不相符,甚至是不希望得到的。如果人们想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就必须借助适当的手段来实现。
案例分析
大禹治水
大禹是中国古代传奇英雄人物,他所处的年代洪水泛滥而久治不息。他的父亲鲧受尧的命令而治水,采用垒坝筑堰、填塞洪水的方法,结果愈治愈泛,水患益盛,最终被舜帝治罪而死。鲧死后,水患并未止息。大禹子承父业,接受舜帝的命令进行治水。大禹治水,一改其父“以壅塞而阻水”的方法,以疏通河道、泄洪为主,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洪波安息”、“水患大治”。
思考
大禹治水过程中,通过什么手段实现了什么样的目的?举出生活中通过某些手段实现特定目的的事例。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例如,射手通过瞄准,使箭射中靶心;人们通过电冰箱获得适当的温度,使食物能够长期存放;先进的生产流水线通过计算机的“指挥”,实现自动化生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