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浙江省技术学考
通用技术试题(共35分)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解析来源于“之江通用技术”公众号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之江高中 王文华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站长整理
前言:从这次的选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分卷的试题来看,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精神,难易度有渐进的层次感、区分度比较明显,对于通用技术学科来讲,没有实践的直观认识与体会,只有抽象的理论体系,学生是很难有自信去面对这门学科的,所以,通用技术的提升必须要动手实践,才能够让理论得以升华,注重生活中的观察与实践,这样,才可以技术百分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所示是一款区别于传统加热模式的即热式饮水机,热水无需等待即按即出,快捷省电。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该款饮水机已获得了专利,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B.加热快但出水口流量小,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C.热水无需等待即按即出的设计,符合创新原则
D.顶部水箱采用透明设计便于观察水量,符合实用原则
正确答案:B(简单题)
考点:技术的性质、设计的一般原则。
解析:教材内容比较直白的给了这样一句话,必修一(苏教版——编者按,下同)P15“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如果技术的使用价值被人为的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甚至于不考虑技术对环境、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而麻木的追求功利性,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走向了它的反面”。
判定是否两面性,要看是否给人们带来危害,有没有急功近利,目的不良,使用不当等,而不是简单的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就认定是两面性,该题出水口流量小,不会给人们带来危害。所以B的描述是不恰当的。
第一题还要关注下一次可能出现的考点:技术的性质——综合性。
2.如图所示是一款视觉障碍者出行时使用的智能拐杖。拐杖通过手柄上的触摸板感应使用者手势,并以声音或振动的方式反馈给使用者。手柄内置超声波传感器,探测到障碍物时会持续振动提示变道。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智能拐杖的设计综合考虑了物、人、环境三个方面
B.适合各种视觉障碍者使用,考虑了特殊人群
C.用于操作触摸板,拐杖即以声音或振动的方式反馈,体现了人机关系的信息交互
D.探测到障碍物时会持续振动提示使用者变道,实现了人机关系的高效目标
正确答案:D(简单)
考点:设计分析,人机关系
设计分析的物、人、环境,始终是命题者津津乐道的点,人机关系是技术以人为本的核心,对于人机关系的四个目标的理解必须掌握。技术选考与学考必考考点。
解析:教材内容必修一P30“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者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合理或者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是理解的关键,如何合理分配?传统的方法是考虑每种功能,依次逐个进行,在使用者和产品的相对能力的基础上分配。如果使用者更有能力,功能就分派给使用者;如果产品更有效率,功能就分派给产品。1.凡是灵活能动的,但是不善于完成持续、固定不变的工作;2.机器可以持续按照一个预定的模式工作,但是它们的灵活应变能力却有限。因此,需要机动应变的功能(制定归纳性决定)应该分配给使用者,而需要持续反复的功能(复杂的计算或细节信息的记忆)应该由产品来完成。如果人和产品自身都完成不好的功能和任务就既不安排给人也不安排给产品,而是通过修改设计来消除对那个功能的需求。具体的分配就不在这里阐述了。
视觉障碍者使用智能拐杖,其满足了视觉障碍者实现安全、自由行走的需求。探测到障碍物时以持续震动的方式来提示使用者变道,这里的信息是发出了一个指令与安全有关,与目标效率无关。例如当你的闹钟响起的时候,这个指令不会提高你的起床速度的。
3.某公司生产了一款用于体育场露天看台的塑料椅子,想通过较短时间的试验了解该款椅子的使用寿命。下列试验方法较合理的是
A.采用模拟试验法模拟太阳光穿过窗玻璃照射进行光照老化试验
B.采用虚拟试验法模拟产品在潮湿、超高温的环境中进行耐腐蚀试验
C.采用强化试验法模拟远高于实际光照强度的太阳光直接照射进行光照老化试验
D.采用强化试验法进行自由跌落试验
正确答案:C(稍难)
考点:技术试验方法
解析:往常,给你一个具体的试验内容,请判定这是什么试验方法。现在给你一个试验目标,请判定试验的合理性,难度有所增加。
题干里的关键词是:露天、塑料、较短时间、使用寿命。较短时间内试验使用寿命,应该采用强化试验法。强化试验法: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提高了试验效率,也相对的缩短试验时间。在现实中,整鞋的弯折测试,以一定的角度,一定的频率连续的进行。皮革的曲折测试也雷同。
4.如图a所示的结构由三根木档采用榫卯连接而成,其下方二根木档的结构如图b所示,则上方木档结构合理的是

正确答案:A(简单题)
考点:综合性考点,立体图的识读,空间的想象能力,榫卯结构
解析:相对来说这题是简单的,曾经出现把正确选项位置旋转一下,令学生很痛苦。这是一个粽角榫(如下图),传统的木工榫卯结构。从立体图的位置与距离关系,很快就可以判断出A是正确的。

对于这种榫卯结构,还是觉得应该自己尝试着去做一个模型,那样对于空间以及结构就会形成一种直观形象的认识,并且可以掌握几种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5.关于设计的评价,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设计的评价可分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
B.设计过程的评价就是对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的评价
C.设计要求不能作为最终产品的评价依据
D.用坐标图法表达评价结果时,其图形面积越大表明该产品一定越好
正确答案:A(简单题)
解析:教材内容直接给出:必修一P68设计的评价从评价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一是对设计过程的评价,二是对设计成果的评价。所以A是合理的。必修一P69设计过程的评价教材也已经给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有着丰富的内容,例如,设计过程是否完备,分工是否合理,采用方法是否正确,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形成的中间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全过程是否有质量控制和相应的监督、改进措施。所以B错误。
必修一P70对最终产品的评价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所以C错误。
必修一P71设计的评价目的往往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相互交流、征求意见、共同研讨,进而完善设计方案。所以D错误。[通用技术网]
是该注意一下,对于设计评价坐标图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