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初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相关链接 - 情系教育 >> 正文
刘路成为舆论争相关注的对象
更新日期:2012-3-26    作者:网络综合    编辑:admin    点击量:1687

刘路成为舆论争相关注的对象

 

转载说明:因为这个事件在中国教育吏上也算是个事件,而且刘路的成长之路可以说明些什么。

 



这两天,一个名叫刘路的23岁小伙子成为舆论争相关注的对象。

  原因是,中南大学2012320日宣布,破格聘任该校在校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他因此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报道显示,刘路获此殊荣,源于他在上大三(2010年)时仅用两月时间就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这一难题虽不能与“哥德巴赫猜想”等同日而语,但仍颇具分量,不少业界大家绞尽脑汁十数年都未破解。

  虽然,多年来中国20来岁的教授不乏其人,如上世纪北大的梁漱溟、叶公超、胡适、刘半农等,近年电子科技大学的周涛(27岁)、西南政法大学的施鹏鹏(28岁)等,但23岁就成为与教授“平级”的研究员,仍属罕见。或许正因如此,刘路成为正教授级研究员,一时招来不少“口水”:

  支持者认为,中南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显示了校方魄力;反对者认为,此举有些“荒唐”;中立者认为,奖励和殊荣应到此为止,否则就成了捧杀,最终可能毁了一个数学天才。

  客观地说,各方观点都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各方紧盯刘路被破格提拔的同时,似乎普遍忘了另一种视野,那就是刘路的成功并非来自学校教育、应试教育,相反,刘路某种程度还反证了学校教育、应试教育的失败,这尤需深思。

  查阅各方报道可发现,刘路算不上传统的好学生。他喜欢数学也有天赋,但中学数学成绩并不拔尖;高中期间成绩平平,高考惨淡,其不少同学都进了清华、斯坦福、香港理工等名校,而他只进了中南大学;大学专业为应用数学,但专业成绩只勉强算个中等。

  在与应试教育有关、与他喜欢的数学有关的奥数领域,他同样“失败”:成绩并不拔尖,“顶多中偏上”,后来还因难度加大掉队并退出。

  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平凡学生,却偏偏超越那些学习成绩好、奥数拔尖并进名校的同龄人,超越众多前辈高人,“一不小心”摘下了数学皇冠上一颗明珠,这让学校教育、应试教育情何以堪、何等尴尬?

  各方报道显示,刘路成功,原因有几点:一是超越书本读书(初二自学数论,初三读完对初中生而言系“天书”的《古今数学思想集》,高中阅读全英文数学书籍,大学自学数理逻辑),自由探索,积累深厚。二是有创新能力,“西塔潘猜想”之所以多年无人破解,就是因为大家习惯用传统方式思考,而刘路换了一个角度进行反推就取得成功;而刘路的创新能力,知名数学家侯振挺也说“我都不如他”。三是独立思考,他会自己找问题、提问题,并长时间独立思考、钻研。

  超越书本读书、自由探索、创新、独立思考、专研,正是这些综合素质,才造就了一个数学天才。而这些综合素质,明显是当前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下学生所欠缺的,这也是中国教育的致命“死穴”。

  由此联想到“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刘路的成功,值得全社会和中国教育界认真反思。

  即便破解了世界难题,要说刘路就是杰出人才和大师,还有些夸张,但系数学天才、奇才,却毋庸质疑,未来不可限量,需要成长,更需要呵护。好在,校方开明地表示,不会用条条框框限制他,要给他长期的、自由的研究环境,“十年不考核他”。

  相信在大异当前考评制度的宽松环境下,刘路能够一如既往地自由探索、创新、独立思考、钻研,成为数学界的杰出人才甚至大师可期。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教育如何突破功利教育、应试教育的桎梏,让更多的刘路诞生,才尤需关注。

 

刘路相关资料

和众多理工科学生一样,刘路不太善于言谈。他说:“应试考试我并不擅长,向来成绩也不是很好。”

刘路是2008年参加高考,成绩为575分,超过辽宁省重点本科分数线56分。因为喜欢数学,他在填报志愿时从一本到三本,全部填报的数学专业。最终被第二志愿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录取。他说,自己的学习成绩浮动比较大,语文比较弱,其他科差不多。不过父母对他的考试成绩从没有过多要求,因此他从未因成绩受到惩罚或获得奖励。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恰好培养了他淡然处之的性格。

“我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兴趣,只要有兴趣,就能迎难而上。不要太注重分数和结果。”刘路告诉记者,高中时他常会因为做出别人没有做出的题,或因为解题方法比较新颖受表扬,就会觉得很开心,这是数学带来的乐趣。

在大学里,刘路的主要活动就是“看书、思考”。然而,他的专业成绩只位于中游,所以他没拿过奖学金。“这只怪我马虎,我的演算过程太乱,解答也不太标准。”不过,他并不是墨守成规的书呆子,跑步和游泳都很棒,运动会上拿过400米和1000米冠军,他爱下棋,打乒乓球、羽毛球,也爱看电影。

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海波教授说,在他的印象中,刘嘉忆(刘路的笔名)的思路与其他同学不太一样,他有自己独到的思维方式,他的解题方法很简单,有时一个公式就可以搞定。

 

刘路是中南大学的一名学生,笔名刘嘉忆。而据刘路透露,之所以改名是因为刘路这个名字太大众化,他想用刘嘉忆的笔名,希望自己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回忆。

 

刘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08级本科生。高中曾就读于大连育明高中。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作出了对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被认为彻底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家Seetapun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20123月,还在读大四的刘路被聘为中南大学“正教授”。


  上一篇: 云南教育厅长:读初三和高三是浪费时间
  下一篇: 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