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   三月十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江苏版本 - 必修1教案 >> 正文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更新日期:2012-3-8    作者:网络综合    编辑:admin    点击量:1460

通用技术教案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收集、整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1)本节讲的不是某个项目具体的设计过程,而是设计的一般过程,内容上具有设计的共通性。

(2)本节体现了教材设计上“先总后分”的特色,正确地把握本节与后面几章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3)本节的内容在于让学生了解构成设计一般过程的主要环节。

(4)充分利用教材搭建的教学平台,引领学生亲历设计的一般过程和不断优先的过程,让他们自主地建构一般过程的概念。

(5)初步感受设计本质是具有创新。

(6)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方案的多样性。

(7)充分体现技术的人文性。

2、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需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方案的多样性。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作品,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能会碰到不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应难而上。同时,为了防止在第一次动手操作就碰上过多的困难,所以这次制作内容不宜定得太难。

3、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环境:通用技术专用教室。

学习资源:课本、课件、制作工具、制作材料。

4、学习目标与任务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5、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一般设计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难点:(1)知道成功的设计应该形成多个方案;

(2)产生一个好的方案需要经历反复和优化。

6、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在教师的引领下达成本节教学目标要求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

1、组织教学:

学生入座,点名和准备播放课件。

 

2、新课导入:

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当今很少有产品是偶然被开发出来的。

设计的过程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如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空间现象、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等等,它还需要动手能力,如测量、画草图、绘图和使用各种工具。

假如学校在我们一进入学校就给我们每位发一个小凳子,以便同学们在开会或其他室外活动之用。同学们对学校发的小凳子满意吗?如果去郊游你愿意带上这个凳子吗?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能放入我们书包的便携式的凳子呢?本节我们将通过设计便携式的小凳,来体会一下设计的一般过程。

 

3、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3)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4)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5)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4、讲授新课:(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

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过程分成五个阶段。但这是一个普通的一般过程,不是一个规定的程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种过程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产生反复。

 

()发现和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讲,设计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

老师刚才通过调查和询问同学们就发现同学们的小凳携带不方便,知道同学们希望有一个能放进书包的小凳子,发现了问题,产生了设计便携式小凳子的需要。那小板凳到底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出小板凳的设计要求:

1.结构稳固,最大承重为600牛顿。

2.质量不大于1千克,并能方便地放入中学生书包。

3.材料成本不高于5元。

 

()制定设计方案

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确定:

首先,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其次,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制定设计方案的步骤:

(1)收集信息: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信息。

(2)设计分析: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3)方案构思(发展想法):最具挑战性,需要创新思维,大胆构思,发挥个人潜力。

(4)方案呈现(绘画方案草图):将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具体化,形象化和视觉化。

(5)方案筛选:选择方案:分析比较,权衡和选择。

 

()制作模型或原型

绘制样图、制作模型、制作原型

 

()测试、评估及优化

(1)测试:技术试验

(2)评估:

(3)优化: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5、课堂小结与课后练习

 

三、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的讲授式、注入式等传统教学,教师角色由原来的讲述者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在实践中学习。下面对在实践本节课中出现的不足及今后的改进方法进行总结:

()成功的地方

1.本节课让老师和学生积极互动起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接受率比较高,从而反映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2.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3.时间分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的地方:

1.学生在质疑问题上未做到全员参与,讨论比较集中。

2.问题考察具有局限性。

3.在有些问题引导上缺乏力度。

()需要改进的方面:

1.课堂中问题讨论应再多一些,力争达到全员参与。

2.发散思维要更深、更透。

3.尽量给学生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总之,要在教学方法上改进提高,达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

 

本资源为“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 ”独家发布。

转载申明

本网为免费通用技术网,本站独创内容,未经本网授权,任何个人、企业、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转载、转贴或者以其他方式复制用于商业目的。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上所有内容,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 用于商业目的的必事先经过本网同意;

(2) 非用于商业目的的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作为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原则上也须经本网同意。

(3) 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

(4) 转载或引用本网站所有内容须注明“转自通用技术网www.tyjs.org”字样。

未经同意转载,一经发现,法律追究。


  上一篇: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下一篇: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