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教学构思与流程
以课程的标准相关内容为依据,重点突出教材的“以人为本的”的技术设计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如下:
1,用“板凳腿作教鞭”引发的思考,导入人机关系的课题。
2,用老师与教鞭之间的关系就是“人机关系”来引入人机关系的含义。接着开始马上行动,进行练习。
3,用要研究老师与教鞭之间的人机关系实际上是要研究老师的手与教鞭抓手之间的关系,引入机和人的含义。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人机关系是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重要问题。
4,用如何提高削苹果和切苹果的效率的演示试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出人机关系要达到的目标是“高效”。并通过书中案例分析和比较,进一步理解高效这一目标。
5,用需要有安全设置的照片,让学生分析除了要达到舒适这一目标外还要达到什么目标,引出“安全”这一目标。并鼓励学生有所拓展。
6,如何才能实现人机关系要达到的目标,第一条中的关于“特殊的人”用多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视野。
7,让学生找书桌抽屉内的物品,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总结出要考虑“动态的人与静态的人”。
8,用案例分析来讲述其他几个要考虑的因素。
9,总结。
10,课堂练习通过预设情景让学生“找出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简单叙述其理由。
11,作业:
12,教学反思。
十、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技术的价值和技术的性质,知道了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这一设计的基本理念,如何才能使技术实现为人服务这一目的呢?我们就要从研究人机关系入手。老师用凳腿作为教鞭,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人机关系”这一节的主题。
1,什么是人机关系?
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2)机的含义
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
(3)我们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马上行动:
A、课本第28页
B、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与周围什么物品构成了人机关系?
(就身边的笔、桌凳、衣服、书、水壶、教室等物品回答)
(3)“人”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机”也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人机关系具体化。
以进教室为例,讲述人与门板、门把手、门框及门的颜色等构成的人机关系,分析人与产品构成的多方面多层面的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
A、讨论教材第29页探究人与电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多方面的人机关系。
B、讨论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了哪些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高效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思考:
“铁锹作业试验”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健康是指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如果课桌设计不合理,就会使学生处于不恰当的学习姿态,长时间的使用它,不仅使人感到疲劳,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舒适——在设计中考虑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4)安全在设计中考虑人在操作和使用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伤害。例如:产品与人的接触部分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进行安全保护的设计,汽车的安全带、安全气囊设计,冲床的安全保护设计,儿童座椅前的护栏设计等。
除了这四个目标,人机关系还可以考虑哪些目标?
完备:美观、实用、成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