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技术与自然
自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资源。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如技术使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成为可能,在保证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实现了自然为人所用的目的。
案例分析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建造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其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配合巧妙,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完整、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益,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荷兰风车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一个“低地之国”。几千年来,荷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仅要防止海水吞没国土,还要围海造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要大量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被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讨论
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1/3的国土。请结合案例体会技术在人类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承受人类永无止境的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而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要改造和利用自然,更要爱护自然。
马上行动
分析技术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与同学交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填入下表。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