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农历甲辰年(龙)   三月十三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栏首页 - 专家讲堂 >> 正文
专家独家解读高中通用技术新课标
更新日期:2019-5-13    作者:刘建明    编辑:admin    点击量:7071

专家独家解读高中通用技术新课标

来源:江苏STEM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作者:刘建明

2018-01-22

 

教育部近日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通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江苏STEM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请来了专家刘建明老师,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基本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科目和学分五个方面为大家解读高中通用技术新课标。

一、背景导读

20181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以及王湛、田慧生、韩震等专家出席发布会。

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那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产生了哪些变化?

刘建明老师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基本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科目和学分五个方面为大家进行逐一解读。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2、坚持科学论证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3、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反映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努力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

4、坚持继承发展

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5、精心组织修订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简称“专家工作委员会”)遴选专家成立修订组,承担具体修订工作。加强统筹谋划,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全体会议集中修订研讨。在全国选择了19个省(市)4万余名学生对课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测试。本人参加了在重庆地区的测试工作深有体会。

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感悟和弘扬劳模精神。

6、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规定学生所有科目都要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有特定学科潜力和发展需求的学生在相关科目上可以多学些、学得深些,做到发挥特长、因材施教。

三、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

1、文本结构

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2、课标内容

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各学科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3、实施需求

强化指导性、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命题建议等,便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标要义,确保课标能够落地,有效发挥统领作用。

四、基本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

1)基本理念

1.着力培养学生所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2.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3.选择体现时代特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

4.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5.倡导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2)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

技术意识:是对技术现象及技术问题的感知与体悟。学生能形成对人工世界和人技关系的基本观念,技术的规范、标准与专利意识;能就某一技术领域对人、社会、环境的影响作出一定的理性分析,形成技术的安全和责任意识、生态文明与环保意识、技术伦理与道德意识;能把握技术的基本性质,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形成对技术文化的理解与主动适应。

工程思维:是以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为核心的一种筹划性思维。学生能认识系统与工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针对某一具体技术领域的问题进行要素分析、整体规划,并运用模拟和简易建模等方法进行设计;能领悟结构、流程、系统、控制等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加以运用;能进行简单的风险评估和综合决策。

创新设计:是指基于技术问题进行创新性方案构思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学生能在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收集相关信息,并运用人机关系及相关理论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设计原则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构思方案;能进行技术性能和指标的技术试验、技术探究等实践操作,准确地观测、记录与分析;能综合各种社会文化因素评价设计方案并加以优化。

图样表达:是指运用图形样式对意念中或客观存在的技术对象进行可视化的描述和交流。学生能识读简单的机械加工图及控制框图等常见技术图样;能分析技术对象的图样特征,会用手工和二维、三维设计软件绘制简单的技术图样等;能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构想,用技术语言实现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换。

物化能力:是指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等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用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的能力。学生能知道常见材料的属性和常用工具、基本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常见工艺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积累和感悟;能根据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择、测试与规划,工具选择与使用,工艺设计与产品制作等;能独立完成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装配及测试,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能体验工匠精神对技术制造质量的独特作用,形成物化过程中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结构

必修设“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2个模块。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指技术产品的设计,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编写技术作品说明书等设计环节。

两个必修模块的基本内容呈现递进关系,“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技术与设计1”侧重基础性技术设计,旨在使学生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掌握技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技术思想与经验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技术与设计2”侧重专题性技术设计,选择现代技术原理中基础性强、适用面广、技术思想与方法可迁移性大、实施条件较为开放的结构、流程、系统、控制四个主题为学习内容,旨在使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认识和分析技术问题,用“技术与设计1”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设计分析、方案物化和问题解决。

选择性必修设4个系列,共11个模块。其中,“技术与生活”系列3个模块,分别为“现代家政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智能家居应用设计”;“技术与工程”系列3个模块,分别为“工程设计基础”“电子控制技术”“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技术与职业”系列2个模块,分别为“技术与职业探索”“职业技术基础”;“技术与创造”系列3个模块,分别为“创造力开发与技术发明”“产品三维设计与制造”“科技人文融合创新专题研习”。系列之间、系列中各模块之间均为并列关系。选修设4个模块,分别是“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

六、科目和学分

学分与选课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共设置2个必修模块,计3学分。学生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方能选学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师应根据学生必修模块的学习情况以及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生选学选修模块。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为并列关系,可以在必修模块开设之后的不同学期开设。选择性必修最高可选18学分,共设11个模块,每个模块为2学分。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取向按系列选修或跨系列选修其中任意一个模块。

技术与生活系列

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强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主旨。技术与工程系列:面向具有未来进入工科专业学习意向的学生,以发展技术与工程的兴趣与特长,强化未来进入工科深造的基础为主旨。

技术与职业系列

面向全体学生和具有未来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意向的学生,以发展职业探索和职业选择能力,为未来进入职业世界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打好基础为主旨。

技术与创造系列

面向具有科技创新兴趣和创造发明意愿的学生,以强化学生的特长培养、技术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旨。选修模块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面向具有技术学习特别需求的学生,最高可选4学分,共设4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题”设置6个选择性主题,每个主题1学分。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特殊意义。普通高中课程是实现高中阶段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国家意志,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强化课程实施管理与指导,加大条件保障力度,确保课程开齐开足、开设到位。要全面加强教研工作,创新教研方式,创造条件,激励教师开展教研的积极性,促进课程有效实施。要注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统筹衔接,推动“教”“考”“招”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刘建明

刘建明老师简介:

工作单位: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

职务:教师、兼职教研员

职称:高级教师(专业技术五级)

南京市通用技术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课程中心通用技术教材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远程研修项目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培训专家组成员,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兼职教研员,南京师范大学技术教育高级访问学者。江苏省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工程图学会、中国照明学会会员。

担任教育部“优课”评审专家,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大赛评委,全国高中生技术大赛评委,江苏省中小学生创客大赛评委。担任江苏省STEM课程开发专家顾问。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百名首席科普传播专家,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专家委员会委员。

荣获香港国际发明铜奖,全国教师发明一等奖。参编了《技术与设计》、《综合实践活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等教材30余本。

数篇专业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或报刊发表,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参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研究。

通用技术网专用图片关注本网更多专家讲堂请回到首页《通用技术网》点击《专家讲堂》栏目查看


  上一篇: 没有文章了
  下一篇: 技术的现代维度与教育价值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需经管理员审核才能发表
  该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设为首页——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中学张从军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湘ICP备13001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