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母都要服役了,为什么中国芯片仍依赖进口
来源:网络综合
2017-04-30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芯片进口的花费已经连续两年超过原油,过去十年,累计耗资高达1.8万亿美元。即便按照较低的汇率折算,也已经远超10万亿元人民币。国产航母都要服役了,为什么中国芯片仍依赖进口?
尽管将制造产业中的芯片与作为消耗品的石油来做进口额的对比不尽科学,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如此庞大的数额的确体现了我国对进口芯片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
芯片剥走国内厂商高昂利润
芯片被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普遍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几乎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
中国的出口和制造业总产值已经高居世界榜首,但通过一颗小小的芯片,国外厂商其实死死掐住了很多中国企业的喉咙。
轰轰烈烈的“中国制造”获利微薄,中国许多厂商沦为了国外芯片大鳄的提款机。
中国买走全球过半芯片
报道称,目前中国市场内约有90%的芯片来自进口,全球市场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200亿美元,而中国芯片产业每年进口就需要消耗2000多亿美元的外汇。
中国每年进口的芯片数额巨大,存在了巨大的半导体贸易赤字。全球77%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
中国厂商“交不起”专利费?
即便是勉强的中国制造,目前中国的企业仍要向国外芯片研发厂商支付高昂的专利费用。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区收入占芯片厂商“高通”总收入的比重高达57%,该年其净利润高达57亿美元。
2014年,一份由国外权威人士撰写的报告显示:一部智能手机,各种专利费用加起来甚至超过了设备的零部件成本。而在手机零部件专利费用中,最高的就是移动通信蜂窝基带芯片,特别是LTE基带芯片。
2016年,国产手机品牌魅族因拒绝缴纳使用高通芯片的专利费,被高通告上北京知识产权局,索赔5.2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直接的原因在于芯片专利费太贵,手机厂商很难承担。
根据高通的协议,对于面向在中国销售使用的品牌设备的3G、4G必要中国专利的授权,高通将对3G设备收取5%、对不执行CDMA或WCDMA网络协议的4G设备收取3.5%的专利费;每一种专利费的收费基础是设备销售净价的65%。
在智能手机的热销期和增长期,高通专利费虽然收得价格极高,但是厂商销售得多,专利费可以负担。但是到了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都在放缓甚至下滑,高通继续收取高额专利费,就严重影响了厂商的利润。
进口芯片影响国防安全?
芯片产业的落后不仅使中国相关产业被卡脖子,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种普遍的担忧是:芯片出口国不仅可能因政治因素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还可能在芯片上留有后门,窃取中国的商业、国防信息。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缪向水说,国外芯片制造厂商有可能通过在芯片面板某一程序上植入木马来窃取商业数据或机密,也可以通过病毒、恶意软件来操控工厂控制系统,导致工厂停工,发生安全事故等。
电脑感染芯片病毒
2003年,美国俄亥俄州核电厂控制网络的一台计算机芯片被“SQ L Server蠕虫”感染,其安全监控系统停机近5个小时;2008年,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台发电机控制系统芯片受到攻击后被物理损坏。2010年7月,德国专家发现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芯片的破坏性病毒,伊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美国等国均遭到攻击。
类似的国防安全威胁在我国也同样存在。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吴南健曾表示,从军用角度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国防安全问题。如果芯片被植入“后门”,任何国家一旦与供货商美国打起来,美国可以通过芯片系统破坏该国国防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