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题与表达
(一)操作要点
1.结题成果的呈现形式
①结题报告
格式:课题名称、研究小组成员及指导教师、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包括为什么选这个课题,实施研究的大致过程,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体会和建议)、资料来源。
②模型,需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③网页、PPT.。
2.课题研究答辩
①人员组织
主持1人,学生主答辩1人(负责课题陈述),助理答辩2人,教师若干名(负责提问、点评),其中需一名主评教师。
②答辩的准备
学生方面:结题报告若干份,课题陈述报告1份,各成员全面回顾了解课题研究过程及结论。
评审教师方面:认真研究学生结题报告,从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提出一些有层次的问题,重过程与方法,重学生体验。
学校层面:方案制订.场地器材准备。
(二)常见问题
1.整理资料有困难,主要是整体归纳发现能力不够;
2.呈现结果不科学;
3.答辩有困难,主要是陈述表达时观点不明确,思路不清楚,或者是准备不充分。
(三)文本要求
①结题报告 ②课题陈述报告 ③答辩评审表
模型.网页说明
五.评价与反思
1.其模式流程为

2.关于反思
内容包括:①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培养了哪些能力;②成功的体验;③将来从事类似的研究活动有哪些方面的借鉴;④指导教师的体验。
六.教师指导
(一)教师指导重在过程指导
课内:提供背景资料,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展论证交流.答辩等活动。
课外: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即研究),撰写报告.制作等。
(二)教师指导的内容
1.进行研究性学习系列讲座,推介成功案例(包括教材中的案例)。
①怎样选择课题;
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指导;
③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指导;
④课题研究思维方法与取样;
⑤课题研究的信息分析与处理;
⑥结题报告的撰写指导;
⑦课题研究的结果呈现形式及选择;
⑧答辩模拟及指导。
2.活动过程指导
3.分阶段组织交流与评价
4.各阶段资料整理指导
温馨提示:学生外出从事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调查时,一定要告之家长,一定要注意安全,如若要找相关人员,一定要电话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