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最高奖空缺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016年1月8日电(记者:马丽 赵竹青)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向参与和支持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过严格评审,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具体授奖情况如下: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冲村宪树(日本),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彼得·史唐(美国),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卡洛·鲁比亚(意大利),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
屠呦呦为何没能获评最高奖?
2016年1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备受瞩目的500万元大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年空缺。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一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二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分别有1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度,首次空缺。
近年获奖者以国防科技领域资深科学家居多,获得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中国氢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院士。
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科学技术专家等。
据介绍,本年度有资格推荐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国家科技奖的评审有严格的流程,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
“屠呦呦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过去,青蒿素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其他奖项。”这位负责人说。
编后的话:你不觉得这样很不正常么?还是中国那些评委会没有眼光?
关注更多技术新闻请回到首页《通用技术网》点击《技术新闻》栏目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