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网北京2014年11月4日电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成功在着陆区预定区域降落后,于2日上午举行了交接仪式和开仓仪式,全部搭载物品顺利取出。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中国探月工程拿到的第一张“返程票”,标志着中国探月告别“单程票”时代,为未来嫦娥五号执行更为复杂的返回任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哪些物品有幸登上此次“奔月之旅”,成为首批实现地月往返的贵宾?据悉,这次搭载的物品主要是公益搭载和空间科研搭载。
本次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搭载的物品是“中国梦音乐芯片”。芯片中存储了十位国内顶尖艺术家的作品:歌唱家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三高”戴玉强、魏松、莫华伦的《我像雪花天上来》、作曲家谭盾的《天地人》、钢琴家郎朗的《春节序曲》、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的《巴赫第一前奏曲》、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的《十面埋伏》、古琴演奏家李祥霆的《流水》、古筝演奏家袁莎的《出水莲》、二胡演奏家宋飞的《二泉映月》等。在长达8天的探月旅程中,中国音乐家的激情与梦想一路唱响在浩瀚太空。
为探月工程三期试验创作纪念封的当代著名艺术家崔自默的书画作品,著名华人艺术家曹俊的画作《寻梦空间》,海派玉雕代表人物、中国玉雕大师翟倚卫的玉雕作品,以及曾随神州飞船畅游过太空的大清龙票也都搭载上了这次返回舱。
上海光明乳业将4种菌株封装交付进行深空搭载,希望通过更高轨道外太空的环境诱变后,选育存活性能更好、具有更优良健康促进作用的菌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安琪食品公司生产的广式月饼也参与了这次探月航天搭载活动。
所有这些搭载物品与飞行器一起参加了一系列地面试验,经公证后封装安装进舱,于10月24日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漫长而艰险的征程,返回器于11月1日凌晨成功降落,搭载物品取出后进行了公证。这次物品搭载,开创了中国航天的又一项新记录。
此前的相关报道:
中国探月工程将首次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
中新网2014年10月22日电 据央视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消息,国防科工局10月22日宣布,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于10月24日-26日首次实施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颗飞行试验器,飞抵月球附近后自动返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经跳跃式弹起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并在内蒙古中部着陆。
“嫦娥5号T1”试验器将由“长征3号C”火箭搭载升空,预计28日抵达近月点,其返回舱将按计划将于31日返回地球。“嫦娥5号T1”是我国探月计划第三步“落月及返回”的“探路”者,我国此前已由“嫦娥”系列探测器实现“绕月”和“落月”。在未来“长征5号”、“长征9号”等推力更大的运载火箭问世后,“嫦娥”系列探测器积累的技术将有望支持实现我国载人登月工程。
此外,本次与“嫦娥5号T1”探测器一起升空的还将包括两个国外民间组织研制的月球探测器,分别为卢森堡LuxSpace公司制造的4M无线电信标和“哥本哈根次轨道”等民间组织共同发起的一个众筹探月计划的“口袋飞船”微型试验飞行器PS86X1。这两个微型装置将附着在长征3号火箭的上面级当中,该上面级也将飞过月球表面,近月点高度13000公里。不过上面级和“嫦娥5号T1”不同,不会进行近月制动,它将比“嫦娥5号T1”更早飞掠月球表面,此后轨道将不受地面控制,也有一定可能被地球引力重新捕获并坠入大气层烧毁。
据报道,这次嫦娥5号T1试验任务将是嫦娥系列发射中首次包括返回地球内容的任务,它将为未来嫦娥5号飞行提供实验数据。据介绍,这次飞行中将会测试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再入返回地球的核心技术,这一速度要比神舟飞船7.9公里/秒高得多,因此难度和技术要求也非常高。
嫦娥5号T1的任务过程中将绕月飞行一周,然后返回地球,并在我国境内降落。
未来的嫦娥5号正式飞行任务中将包括降落月球、月面采样、月面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以及返回等步骤,比嫦娥5号T1任务更复杂。将首次带回月球样品。嫦娥5号正式飞行预计于2017年进行。
关注本网更多技术新闻请回到首页《通用技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