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改在北京举行
2014-06-27
来源:光明科技
说明,原定7月底在太原举行的这次创新大赛,现改为在北京举行。
光明科技讯记者战钊从中国科协方面获悉,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于2014年8月21日—26日在北京园博园举办。届时将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子女学校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5个代表队的500名学生和200名科技辅导员以及来自德国、法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60余名国际代表参加为期五天的测评、问辩、展示和交流活动。
本届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等竞赛、展示活动。此外,组委会还围绕“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如:学生科学讨论会、教师科教论坛、学生联欢活动及园博园主题活动。同时还有今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获奖学生来京观摩大赛并与参赛学生交流。
本届大赛除评选一、二、三等奖外,还有基金会、高校、企事业单位设立的20多项专项奖。颁奖典礼拟于8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主要日程如下:
8月21日全天、22日上午:参赛代表报到
8月22日下午:技能测试晚上:素质测评
8月23日:封闭问辩
8月24日上午:公开展示、下午:园博园主题活动
晚上:学生交流活动
8月25日上午:学生科学讨论会、教师科教论坛
下午:颁奖典礼暨闭幕式
8月26日:疏散
背景资料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承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历史追溯到3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11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这次展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邓小平同志为活动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这就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以后的30多年里,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老一辈科学家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协牵头先后举办了两项全国性的大型青少年科技活动,即“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和“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这两项活动均为两年举办一届,隔年交替在全国各地轮流举行。从1982年起,已先后在上海、昆明、兰州、北京、沈阳、成都、南宁、长沙、天津、西宁、香港、呼和浩特、合肥、福州等地举办。为适应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发展的状况和前景,也为了与国际上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相接轨,主办单位从2001年开始着手对这两项活动进行改革,将两项活动进行了整合,届数相加,定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活动内容包括上述两项活动的全部内容。
2013年在江苏南京举办第28届大赛,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得甚好,有利于青少年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人生观,希望坚持下去,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科学家(指导者)参加。
大赛的活动分学生、科技辅导员两大板块和竞赛、展示两个系列。竞赛系列活动包括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是青少年在科技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和科学研究论文等;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是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经验、成果及所设计的科技教育活动方案和发明作品的评选。展示系列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科学幻想绘画获奖作品展览等。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每年约有10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经过选拔挑选出500多名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200名科技辅导员相聚一起进行竞赛、展示和交流活动,成为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最新成果、展现青少年风采的一次盛会。
每年的终评决赛在7月底八月初举办,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子女学校共35支代表队参加公开展示、技能测评、素质测评和封闭问辩等活动。同时,邀请其他国家的国际代表参加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研究项目。每届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此外,还有基金会、全国学会、知名高校等设立的专项奖。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赛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各方面不断汲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使创新大赛能够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围绕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品牌,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同时,组委会从大赛中选拔出优秀的科学研究项目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等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在国际科技竞赛中均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今年5月在第65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来自上海、北京、河南的5名学生凭借5个创新项目,获得7个奖项,其中包括两个学科一等奖,计算机科学最佳奖以及欧盟青年科学家竞赛的参赛资格。